《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30+的你中枪了吗?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晓兰_b129

          刚刚读完王耳朵先生的这篇文章,体会特别深。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专门写给我的,我就是那个不读书的,在30+感到忧虑和彷徨的人,年少时对自己的纵容都是自己给自己酿的一杯酒,让我在30+的今天喝下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立之年再读这首诗时已非那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境。

          王耳朵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人读书越多,眼界和格局都会大不一样,对待世界的态度,也迥然不同,他们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大的后劲,他们的人生,自然就会开挂。这在20几岁时,可能并不明显,但在拼“内劲”的30多岁,就会暴露无疑。我曾经以为自己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可是在社会上参加了许多培训,相当于自己读大学了,前几年的时候颇有点沾沾自喜,仗着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力不错,到处卖弄,现在回头看,真的是浅薄无知,直到爆发经济危机自己才沉下心来去认真读一本书,才发现以往参加的那些培训课只是培训课而已,也不能说毫无用处,但是外部灌输的思想和自己通过读书悟出来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像大家常常说的鸡蛋从外打破只是个鸡蛋,从内打破则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那些年我经常做的事就是我要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来让自己少走弯路,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整个人都很浮躁,所有跟我接触的人对我的评价就是这女孩子不错,很努力,就是太浮躁,不会沉下心来做事。我忘了法向内求,所有嫁接的东西都不长久。

        我曾经就职于一家创业的小公司,公司的两位老板是兄弟俩,我一开始经常把他俩搞错,弟弟当成哥哥,哥哥当成弟弟。他俩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代表,弟弟小学毕业就不读书了,一直在社会的底层历练和打拼,因为勤奋,在中年的时候也小有所成,但是因为不读书,上千元的衣服穿在身上感觉跟地摊货没有区别,做生意的时候付出和收获要成正比;哥哥则刚好跟他相反,上学的时候勤奋努力,年年都是优等生,一路读到硕士毕业,毕业后在上市设计公司的一个设计部门做负责人,年薪50w+,现在出来自己创业,由于资源好,所以生意源源不断的来,哥哥给人的整体感觉诠释了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待人接物上温文尔雅,由于自身才华出众,赚钱方面非常有底气,弟弟则是靠精打细算,这是读书与不读书之间的差别,坦白说,哥哥的生活方式是我所追求的,可是我没有认真的读书,估计这一生都不可能达到他那样的程度了。

      导演王潮哥有篇著名的演讲《听说,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他说: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有人在36岁的时候就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这就是我目前的写照,每天都是干同样的活,在这个物价居高不下的时代里,拿着一份刚刚可以糊口的工资,幸运的是我的闺蜜团姐妹个个都很牛,让我倍感压力的同时奋发图强的追赶她们。坦白讲,我们所说的读书,并不是指读一个好的大学,甚至是一个高的学历。它指的是你没有放弃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世界始终抱有好奇心,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我这样的大龄剩女,如果你不在精英行列,你剩着不仅是一种罪过了,下半生还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我曾经被这样的言论影响过,幸好我个人比较喜欢读书,我经常看一些大咖写的励志文,鼓励女性独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暂时选择了单身。在苏州打拼的这几年,把之前落下的酸甜苦辣吃了个遍,有些东西注定躲不过去,除非你强大到它奈何不了今天的你,若不然,你提前透支的都会在将来的日子里一样一样的补回来,我能做的就是不再让自己的脚下踩着深渊,让自己长出一双翅膀,自由自在的翱翔在九天之上。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长大过,但我从未放弃过成长,愿所有和我一样觉得生活一地鸡毛可仍然一路高歌向前的姑娘加油,在余生里,不负时光不负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