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桥梁——读高尔基《母亲》有感

2022-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丰瑟林

1905年的俄国正经历革命,而作者高尔基受布尔什维克党的委托去美国宣传俄国革命并筹集经费,在这个背景下来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

其实质是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与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斗争的道路、寻求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启发了广大人民进行自觉斗争的故事。毫无疑问,这本书讲的是革命,当然也毫无疑问,这本书讲的是母爱。

我要先说说有关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它是一篇关于“思想上的革命”的一本书,本书一开篇就描述了工人在工厂工作的恶劣环境,从这里也间接表明了时代背景,被压迫的工人的生过的甚是不幸,人们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他们对生活积累的苦难习以为常,人们无欲无求,甚至认为所有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深重的苦难。前面一小部分,便能表现当下的工人,百姓的思想的局限。“单调的日子重复五十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坟墓”,若工厂里和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如上述所想,他们大概真的只能都走向坟墓。在这期间出现了一批人,一批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的人。是他们的勇敢与坚定造就了之后的一切。

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巴威尔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宾、尼古拉、叶格尔、沙馨卡等人,他们有着执着的信仰,他们一同追求真理,他们为了正义和信仰甘愿献身、不惧危险,他们不知疲惫的向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他们不惧资产阶级的走狗,丝毫不把受苦受难、不把坐牢放在眼里,他们唯一看到的是有多少人接收到了信息,他们为站在真理这边而骄傲自豪。他们的心中有一团火焰,永不浇灭的火带领他们不断向前,书中霍霍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映像深刻,“有时候在我们的心目中有着可敬的东西,无论你走到何处,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大家心目中都燃烧着火焰,不用说什么就互相了解,都高兴、可爱、无私和善良...大家都如同在集体中生活,心里流淌着欢快的乐曲,一切乐曲都像消息一样奔流,汇成一条大河,于是这宽广自由的大河流进了充满着新气息的欢乐的大海...”这不仅仅是霍霍尔一人的期望,是所有革命者一起的期望,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有的结果,这是信仰的成就,也会成就了自己。

想到了我们中国人自己,无论何时,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坚绝地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服务,有着追求理想和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是信仰带给人的动力。

其次,我要说有关于母亲的主题,文中女主人公“母亲”,虽说从古自今“母亲”的主题是永恒的,但是本书所写的母亲不仅令人感动,还令人钦佩。她绝对是伟大的。

这本书中最有变化的一个人就是母亲,她的变化轨迹是清晰可辨的,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转变是令人值得敬佩的。她从最开始的饱受压迫的女子一样,是一个软弱、胆小、备受欺辱,长期被丈夫家暴的一个妇女形象,是当时俄国黑暗社会的最底层的工人代表,这也是最后这位母亲所令我们震撼的地方,她最后明显代表的是一位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一位拥有着深刻见解、勇敢无畏的的新革命工作者,还是站在革命的第一线,她懂得的真理比当时大多数人都要透彻,这个过程的发生,她经历了从最初对革命者的害怕,不理解到习惯这一切,最后真正的从心里从灵魂深处接受了儿子和革命者所传达的真理,母亲像是从一个麻木的没有灵魂的人重新注入了新鲜的活的灵魂。这是一个伟大的过程,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最令我感动的是母亲对儿子巴威尔的爱,全文没有说一个“爱”字,却整篇都贯穿了母亲对儿子的爱,而这种爱也在此过程中不仅没有因为太沉重而影响巴威尔,反而母亲因为巴威尔对她的潜移默化,使得母亲的思想高度不断得以升华,他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积极的,在这其中不仅是因为爱的存在,还因为包容、理解和信任,这是母亲和巴威尔之间所存在的桥梁,这座桥梁使得他们能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基于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又高于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就像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一般。”

如果说在此之前是母爱驱使她去接受儿子的思想,在此之后则是自觉地参加了为实现这一真理而自觉进行的斗争。它是巴威尔的母亲,可她却不仅仅是巴威尔的母亲。霍霍尔也叫她的母亲,可以说她是俄国所有人的母亲。她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畏惧警察的毒打不断地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

看着书中母亲心境的不断变化,我倍感震撼,任何一种革命都是从思想上先行出发的,想要成功,想要革命成功,必须要从思想上“瓦解”。母亲是骄傲的,是自豪的,她的儿子是站在真理的一边,是正义的,是为了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的,但同时她又是害怕、担忧、畏惧的,她看见了毒打、监狱和审判,她不断的纠结、不断地思考,她被所有革命者的精神所感染到,被自己儿子的坚韧所感动,母亲最后从心灵深处从灵魂深处彻底的看清到了社会的真理。

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知道,生活中已有了灿烂的阳光,并且终于有一天我们会亲眼见到它,会亲身沐浴其中,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已经表明了母亲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她也坚决相信这一天会到来。本书结尾也是一个亮点,是最后母亲不惜被毒打也要说完的话,她向全世界的人宣告着自己所信仰的真理。母亲说“大家团结起来”“什么都别怕,还有什么能比你们一生所受过的日子更苦的”“复苏了的心是不会再死的”“血流成大海也淹没不了真理”这是母亲在呐喊,是她在呼唤。即便是在今天,这本书所传递的精神、感染力和影响力都是不可磨灭的。

柳德密拉微笑着说“您才叫幸福呢?可以和儿子志同道合,多么不容易,多么了不起”。毫无疑问,母亲是不幸的,她的前半生是痛苦的;毫无疑问,母亲是幸福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