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恰巧遇到你(11月29日)1705字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从心丛新

今天的主题文题目是由夏林曦文友出的,名字叫做《巧》。

简简单单的一个“巧”字,却难住了我,这个主题文怎么写?从哪里切入?我一时间没了主意,于是故伎重演,找度娘去帮忙了。


巧的解释有四个:

技术高明。

2.灵敏;灵巧。

3.虚浮不实。

4.恰好;正遇上某种机会。


我的眼睛在四个解释之间晃来晃去,大脑却在不停的转动,哪个解释能让我有思路?思来想去,目光锁定在第4个解释上。

“巧”指的是恰好,“恰好”切入点又在哪儿呢?恰好遇到一个人,恰好遇到一件事,这些内容都可以写呀,我想起上次聚会,一个同学说起的一件巧事儿,我就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称就叫《恰巧遇见你》

杨利坐在办公桌前,看着一摞摞的卷宗,脑袋又大了一圈,这段时间案子实在太多了,让他有点应接不暇,也把他弄得焦头烂额。

他把助手小李和小张派到距离A市千里之外的偏远县城去调查取证,这次,他没有带队,他有意想锻炼一下这两个年轻人。不知道这两个人能把案子办到什么程度。

杨利把整个身体倚靠在老板椅上,闭上眼睛,他现在什么也不想干,就想休息一会儿,前阶段频繁的出差和加班加点,让他已经身心俱疲。

他闭着眼睛,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想,可是大脑的思考依旧再继续,他想到了小李小张去的那个遥远的县城,曾经是他大学寝室上铺的兄弟老五的家乡。

大学毕业后,老五跟着女朋友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故乡对他来说,渐行渐远,也许只剩遥远的回忆了。

杨利想,若是老五还在那居住有多好,我们哥俩是不是可以见上一面?大约有20年我们没有见面了。

“叮铃铃,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打断了杨利的思绪。他条件反射般睁开眼睛,一把抓起办公桌上的电话。

一个焦急的声音从话筒那边传了过来,“组长,你来一下吧,有个卷宗,我们怎么也弄不明白了。没有你在身边,我们干活都没有底气。”

杨利的火气一下上来了:“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干明白,什么事儿都靠我,什么时候你们才能独挡一面啊。”

训归训,他还得去呀。他赶紧收拾办公桌上的材料,又从办公桌底下拉出一个行李箱,放进去一些必要的材料和换洗的衣服,然后给妻子打了电话,告诉他马上要出差。

这些动作完成前后,不到20分钟,这么多年来,杨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速度,紧急出差、突发情况,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杨利开着车,向目的地进发,那个县城在山区里边,越往里面开,风景越美。

国道两旁高大的绿油油的杨树,像一个个站姿笔直的哨兵,在列队欢迎他,他的车一直向前开着,树木不停地向倒退着。

杨利看着外面的风景,心情渐渐好了起来,年轻人需要慢慢历练,自己不能着急,自己当年不也跟小李小张是一个样子吗?

几个小时以后,杨利的车驶进了县城。这个县城他30多年前来过,那是上大学时,他跟着老五去他家玩。

那时候县城很破旧,现在县城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平房不见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古老的小县城也焕发出现代化的气息。

他没有给小李小张打电话,早晨他只喝了袋牛奶,吃了块蛋糕,现在肚子咕噜噜直叫,他必须要找个地方先把自己的肚子喂饱再说。

他把车停在了一家小家常菜馆门前。这么多年他养成一个习惯,吃饭时必须有饭有菜,少了一样,他的胃就会不舒服。

他走进餐馆,餐馆很小,里面只有4张桌子。这个时间点,里边很安静,只有一个顾客坐在最里边的桌子旁吃饭。

杨利站在门口,看这个人的背影,心里动了一下,这个人怎么这么像老五?这个念头闪过之后,他马上否定了自己,怎么会呢,老五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老板正在吧台里面忙着什么,竟然没有发现杨利。杨利站在门口喊了一句,“老板”。

抬头的同时有两个人,一个是老板,一个是那位食客。

“杨利,怎么是你?这声音好熟悉。”

“老五 真的是你吗?我上午还想起你呢。”

老五站起身,向杨利跑过来,20多年未谋面的兄弟紧紧拥抱在一起。

老五确实很多年没有回故乡了,今年赶上母亲去世20年,他便回来上坟祭祖。

现在这边没有任何亲人了,他准备吃完这顿饭就赶回自己家,没想到在这个小饭店遇到了他的兄弟杨利。

杨利也没想到,小张小李的笨拙却无形中给他创造了一次机会,促成了他与兄弟老五的见面。

兄弟两个马上添酒添菜,哥俩痛痛快快喝了一场。

酒酣耳热之时,杨利和老五勾着肩,搭着背。“兄弟,咱们有天大的缘分啊,真没想到,在这个县城,恰巧遇到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