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享教学

语文分享教学·14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109人  洪丰乔

4.1人本主义——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内在意识经验,强调通过对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意识现象的分析来研究人的心理。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非常注重对人性的研究,甚至认为人性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在对待人性的看法上,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而且人性天生是善的,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一次把价值问题提上研究日程。他们认为人必须有一种价值系统,且这种系统能够给人的生活提供意义和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代表人物主要有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和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 ,1902-1987)。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下几项原则: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整体动力学、以问题作为研究中心。其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动机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动机理论是以他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依据的。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着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不过,需要和动机之间也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为人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动机只有一种或几种。马斯洛认为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指向于能够满足个体生存和延续所必需的一切事物。

⑵安全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需要,以求免于威胁、免于侵犯。

⑶爱和归属需要。它包括个体对社交、归属和认可的需要。给予爱和得到爱的需要。

⑷尊重需要。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大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等。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类的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称之为自我实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曾在1957年修改为七个层次,增加了美的需要和求知与理解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出现的高级需要。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欲望。它来自主体内部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是创造性的最终实现。在马斯洛的心理学体系中,他把自我实现看作人的本质存在。

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罗杰斯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他主要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人格的自我实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的学习,是以学生经验的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力。罗杰斯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愿望、兴趣与学习材料的关系。他提倡自我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让整个人沉浸在学习之中,包括躯体的、心智的和情绪的;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它导致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在学习评价上,应有学生来评价,而不是老师来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性。

吸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资源,语文分享教学也是强调研究学生的本性,研究学生的价值实现。根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自我实现中,培养它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实现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学生的自我人格呢?语文分享教学认为,那种不尊重学生个性,无视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存在的以教师好教为中心的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任何需要,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语文分享教学认为,只有我们尊重学生的存在,让学生参与、体验课堂,让学生的主体性展示于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才会成为满含情趣、充满理趣、富有乐趣、洋溢兴趣、效率和价值共存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语文味,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