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晁老师讲中国文学史之汉代诗歌(上)
[if !supportLists]第九讲 [endif]汉代诗歌
楚辞到了汉代演化为汉赋,这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前面已经论述。诗经的四言诗到汉代,则演化为五言七言诗,以至于成为后代诗歌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另一种诗歌形式:乐府诗。
一楚歌
(四面楚歌)灭秦的主要力量来自楚地,所以在楚汉相争以及汉朝初期,楚歌很流行。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无奈地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著名的《垓下歌》表达了失败的英雄的悲凉,很符合项羽的身份。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在衣锦还乡的路上志得意满地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同样著名的《大风歌》颇有几分豪迈之气。最后两句如果去掉语气词兮,很像七言诗。
二五言诗的成熟
戚夫人在刘邦死后,遭到吕后的迫害,被贬为奴隶、罚去舂米。戚夫人在悲苦之中作《舂歌》思念成为赵王的儿子: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结果这首诗歌被吕后看到,认为戚夫人想依靠赵王来反抗,于是遭到杀害。这首诗歌写的朴实感人,后几句便是五言诗了。
还有汉武帝时期的李延年所作《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从这些诗歌可以看出,这时候的人们已经发现了五言一句的诗歌形式似乎比四言一句的诗经更容易表情达意,也更富有节奏变化。在二三结构下,可以分成二一二、二二一等。
最早完整的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写的是西汉绨索救父的故事。以叙事为主,不像后世的咏史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反应了作者作为史家的风格。此诗有所寄托,应该是作者遭陷下狱时所作。
张衡的诗歌比班固有明显提高。他的五言诗《同声歌》女子新婚时的心态。借鉴了民歌写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怨歌行》也是一首不错的五言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秦嘉的《增妇诗》三首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夫妇经历过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
如果说从班固到张衡再到秦嘉,他们的诗歌还比较温柔敦厚,那么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诗人们开始控诉呐喊,这是混乱的时代环境造成的。
赵壹的《疾邪诗》是附在《刺世疾邪赋》后的。如同他的赋一样,表达了对社会的失望与愤怒。
蔡邕的《翠鸟诗》则是乱世文人全身远祸的心态的写照。
东汉末年文人诗酝酿了后来的建安文学。
三七言诗的形成
与五言诗的形成一样,很早的时候,人们便发现七言一句的节奏感很强。在四三的结构下,还可以分为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
比如前面刘邦的《大风歌》去掉兮字就是: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守四方!
还有更早的楚辞屈原,都是如此。
再比如张衡的《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
通篇都是七言,只有引首句用了兮字。
总之,从古诗文中,人们慢慢发现了五七言的节奏感很强,于是将其固定下来。
也许是因为七言诗还在发展中,人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五言诗的写作上,所以这一时期的七言诗并不多。
本文由晁老师主要根据袁行霈主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以及骆玉明一卷本《简明中国文学史》以及其他资料并结合笔者思考编写。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以及普通成年读者。计划将其编写成书出版,设计课程。敬请关注。欢迎合作。
晁老师简介:晁若愚,80后,祖籍陕西宝鸡,深圳大学文学院毕业。主要从事教育工作。面向中小学生开设阅读写作书画游学等人文创意课程。爱好广泛,喜欢写作书画印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