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与渡人之学
2018年12月9日下午13点40佛教哲学要义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解脱之道与渡人之学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于上海
涅槃经刚开始翻译时候,道生和尚读出一个意思:众生皆有佛性,像一阐提是犯了大错,断了佛果的。但经典没有写,道生无奈,被驱逐,只好到处流浪,但还是忍不住说法,顽石都点头。后来涅槃经翻译出来,真的有这句话。一个老师最高的荣耀是在讲台上一直讲,讲到死为止。玄奘就是如此,玄奘老了,想退休,高宗不同意:你不住持谁主持,一直翻到死为止!(掌声响起不断)
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学问不讲,我们如何对的起前辈。圆教的涅槃,大涅槃,只有佛乘才是真正的佛。希望末代钝根升起大智慧,设三种权。不得已说权法,辅佐最高规律谈真常之教。法华经是纯,涅槃经是杂。
我空:小乘人说我空世界就灭了
法空:大乘不仅我空,法也要空,要了解世界,要了解世界,了解众生的心性,开无穷的法门度众生,对丰富的差异证空,对执着证空,如果只有我空,世界都不看,自己也不能自我清净。
最后我法二空
佛法是对现实的人说超越,所有的学问最后都要面对两层世界,两层存有。阿含经已经讲到众生都在困苦中,讲到涅槃寂静的圆满境界。既然讲到两层世界,将来就要两层世界都完满。从小乘到大乘,两层存有真俗不二,原来是一。一种是华严宗的讲法,像雪花一样习气滚成的总和,用唯识学的方法转识成智。佛是清净的,众生是染污的。天台宗,众生的任何一个法都是佛法,善恶都是佛法,当下一悟就可以成佛,不要管你的心是染污还是清净的,只问迷悟,不管染净,当下转迷为悟,世界的染净就是众生心灵的迷悟。所以无明即法性,法性即无明。万法的本性就是空性就是真如。修行就在你的心念一起一伏,一迷一悟。任何一个众生当下即是,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念头,清净和迷悟同在,不需要去除你的烦恼,即在烦恼中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
天台智者大师以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来讲,这个学问越来越接近理想,一念无明法性心。
小乘必然发展出大乘:佛对众生说法,六道以人最尊贵,虽然天仙位列高,但是没有人受苦的多,地狱恶鬼畜生比较愚昧,所以佛主要对人说法。你在烦恼中兴起一种愿望,想要解脱。烦恼使人非常痛苦,所以想要寻找解脱的方法,有点类似荀子的理论,人在现实中,有贪欲,凭圣王的礼法。那么圣王为什么可以显示清明性?所以荀子的理论不彻底。说人有真实性,就违背了佛当初的教导,所以就有了以真心为本的系统。佛从消极面看人生,要完成的是人的积极面,这里要有很多转变。
如果说众生是众生,佛是佛,那么就是西方一神教的讲法,所以有很多的神话故事,而一个清净的本来的心灵,无明风动,变成惊涛骇浪,变成苦海无边。本来清净,无明污染不觉,开始了悟(始觉),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就是真心系统。
佛教的发展步步惊险,也步步精彩,所以佛教有很多的经典。空宗其实就是般若,有宗就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对世界生成如此做根源的说明。有宗分为:妄心系统和真心系统,阿赖耶识有无限的习气,生命在无明的滚动中,众生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世界,我们整个心灵所构成,所以万法唯心造,整个宇宙都是你造的。
存在有三种样态:遍计所执相,是主观的错误,造成客观的错误就是依他起相,认识到万法真如空相,就是圆成实相。法本来是圆成实相,但因为你扰乱了,你的习气种子成熟,许多的因缘成熟,变现你的世界。阿赖耶识有八识,五种感官加意识就是六路来沟通,阿赖耶就是整个宇宙,凝聚为我,我就是末那识。眼耳鼻舌身意,分析人的心灵活动,解释世界如此如此存在的原因,而生命也是阿赖耶所变,世界只有识,没有梵净,所以叫唯识学,如何修行?转识成智,回归到心灵的无限。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都是虚幻不实在,第六识也是自我的认定,以时空和十二个范畴来认识世界,佛教说都是假的,以智慧来观察,就是妙观察,第七识去掉我执,没有我和物的分别,转第八识,生命就清澈了,就是大圆镜智。唯识学是很丰富的,八识到百法,是一定的讲法,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可以读成唯识论。佛教的心大多是现实的心,人的活动。天下只有一门学问认为人的心是光明的,只有儒家,只有孟子。(注1.✌佛家有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后面说明)。陆象山认为应该由心说性,朱子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一样,而陆象山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所以陆王是比较开朗的。真切的认识你的人生,立你的本体,开工夫,证境界,这就是实践。所以你不知道几百年他们为什么这么辩论,前人没有这么无聊,让后世子孙深刻认识这些道理,认识自我,他们真的是圣人,所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人生要走哪一条路,你是很麻烦的,你要找出一条真可行之路。行有余力,真的有得,我若赞佛乘,众生没在苦。那么陆象山朱熹都在你这里。
真心系统是在妄心系统下发展出来,所以朱熹讲性即理,阳明通过朱熹讲心即理,回归到孟子,一千多年不容易呀。中国人不喜欢妄心系统,喜欢真心系统。
如来藏:如来已经藏好的宝藏发扬出来,就是真心系统,佛49年只说了阿含经,佛教两千年的发展都统给佛49年所说,先出来说法就是最高的法,所以从圆教说起,最后回到圆教,总会,佛学都是相当宝藏,都是打坐入定而有所得。如果不从妄心到真心,我要转就要很多转法,所以要听闻说法,种下清净种子,清净种子哪里来?(法而本有),众生已经都想要成佛,就有这样的解释,最后就说人的本性是如来藏,就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无法回答,能说的已说清楚,不能说的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不可思议,这是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学问,你就没有办法,除非你了悟了。世间法是可以说的,出世间法是不可说的,所以佛学不要问那么多,不必太当真。
无生法忍,无生:没有世界。听到没有现象界,要能忍受,心脏要很强,要法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也要有法忍。如来藏系统包括阿赖耶缘起,法界缘起:佛法身就是无量功德的聚合体,是清净法体,也可以变现世间万法,世界都是佛法界变现。业感跟阿赖耶是很相似的,大家不要嫌烦。王龙溪:三教对于生命的看法不同,佛教从前世开始讲起,道家从怀胎讲起,儒家从当下讲起。西方人讲世界生成是戏论,但中国人不一样。佛家让你认识真实的世界,都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将来你成佛了就知道真假了。
中论颂:讲万法的本性,每部经都说自己的法是第一,不要太过信,也不要不信。诸法的本相是不生亦不灭。这就是般若智慧,什么都是,也都不是,八不来打破缘起。金刚经和心经都是般若智。
作用:就是工夫,实践学中,本体有没有立,立了本体能不能开工夫也是关键。工夫就是要证本体,证本体的工夫就是境界。古今中外,能够立本体开工夫的只有儒家,只有儒家立了本体,立了真本体。道家没有立本体,佛家不可以立本体,西方不可以立本体,只有儒家的本体才可以发为实践,而程朱的本体不一定可以开工夫,只有心学可以立本体。道家不是做本体开的工夫,是从工夫上开工夫,所有有工夫的人都会执着于工夫,会自认为伟大,于是会扰乱世界,不要自以为有爱心,不要自以为救国救民,所以道家要对工夫做工夫,自己不做工夫,工夫执着了就妨碍人生,会成为生命的带累。佛家不立本体,一有本体就是假的,不可以有本体,假如立了本体,从人生的本体起工夫证境界,就是儒家了,这种行动叫道德,只要是人类,就离不开道德。佛家不可以有真生命,讲如来藏也是为了圆满。但佛家发展到真心系统就很像儒家,不能从如来藏起修行,还是要从苦业起修行。即使六祖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如果你当真就是儒家了。这是六祖悟道之后才说出来,你还是要回归到皈依的地方,还是要回到无明。
佛最初的教导是空,是喜贪尽是说心解脱,你真实的心是儒家。禅宗是教内系统的教外别传,中国佛教还是依基本教义来发展,以众生无明为本,以自己的证成告诉我们,以果做因,还是以佛的果作因,所以你不可以先讲救世,是同体大悲,慈悲不是佛的本色,它跟儒家很相似,不能立本体,众生的本体是清明的,就是儒家,只此一家。良知就在这里,就是道德,从道而有所得。人生有限而可以展现无限的价值,乃至于道家也可以有这样的境界,只有儒家和佛家是负责任的。
你从正面来看,就是孟子的路,从负面看,就是佛教的路。作用就是工夫,你有才学不完执着于你的才学,要忘了你的才学,你的圣德。所以是作用的否定,不是事实的,实质的否定。佛家说的是不执着的法,你不要执着,就是否定的否定,所以不可以执着的佛法,佛以不执着的心讲法。所以佛家的玄乎,就讲到般若,对于非法的执着,对于法的执着都是错的。这里要守中道,所以空假中。
判教以法华经为准,佛的心灵直接显发。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只论迷悟,不论染污,从一念起修,这一念就含有三千世间万法。一念清净,世界清净,完全是理想的显现,人真的是有这样的可能。你不信也要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但贤首和尚又创了一个华严圆教,中国佛教就有两个圆教,怎么办?一般人吃饭睡觉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讲文化。但没有文化,与草木同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天台宗说是同教一乘圆教,华严圆教是别教一乘圆教,真正的圆是即空即假即中。华严圆教就很像西方的上帝,全能。《佛性与般若》就是弘扬天台圆教,牟先生首先消化整理儒家,一共四本,你一定要先看看。学术的成绩是要累积的,你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性与玄理》讲的是魏晋时期学问,特别是道家的学问,要不然老子庄子很难了解,连门都找不到。佛教的哲理,不管你信不信,都要看看《佛性与般若》,从原始佛教到空宗有宗,华严宗到天台宗。如来藏系统发展到最高,就是华严宗。天台宗比较不像佛法,是即九法界而成佛。禅宗分如来禅和祖师禅,华严宗发展到禅宗就是如来禅,天台宗发展到禅宗就是祖师禅。只论迷悟不论染净,一念清净,一切都可以清净,本体与工夫不二,人我不二。
(苏灵20181209记录于上海王财贵教授佛教哲学要义——解脱之道与渡人之学讲学,未经季谦先生审定)
注1.《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关于如来藏性光明的记述:“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