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孝心生活中的王阳明心学中国传统文化

王阳明心学智慧:关于孝,不要再做错了!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15人  海兄2020

关于“孝”

“孝”,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经较少被人提及。但在历史长河中,“孝”却是中华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是否能做到孝,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指标,所谓“百善孝为先”。

在汉朝,有举“孝廉”的制度。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年轻士子通过被推举为“孝廉”,获得走向仕途的“入场券”。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

究竟什么是孝呢?

有人说:“听父母的话,事事顺从父母,不让父母生气,让他们高兴,这就是孝了吧?”

其实不然。我们先看一则故事。

“耘瓜受杖”

孔子的学生曾参(即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立志做一个孝子。曾子说:“孝子奉养父母,要使他们心里快乐,不违背他们的心意。”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里有个流传很广的“耘瓜受杖”的故事:有一天,曾参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锄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很生气,举起大棒打他的背。曾子毫不躲闪,直接被打倒在地,昏迷了过去,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

他醒来后不仅没有表现出痛苦,反而对父亲说:“刚才,我让您生气了,您用力教训我,没累着身体吧?”接着,他回到房内,弹琴歌唱,想让父亲知道他的身体没事。鲁国人听闻这件事情后,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

当孔子听闻此事后,他生气地告诉看门的学生说:“曾参来时,不要让他进来!”曾子大惑不解,内心惶恐不安,于是请了其他同学去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你没有听说过吗?舜侍奉父亲瞽叟时,父亲让他来做事,他没有不在父亲身旁的;瞽叟因为听信后妻和继子的谗言,想杀死舜的时候,舜就躲起来,从没有让父亲找到过自己。小杖受,大杖走。这样,舜就没有让瞽叟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

曾参呢?他不知爱惜身体,不珍惜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打,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父亲也因此将犯下杀害天子子民的大罪,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曾子听到孔子的这些话后,悔悟到:“我真是犯了大错啊!”,于是他诚心到孔子那里去拜谢悔过。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孝道,不是表面的“顺从”,而是要真心替父母着想,不让父母把事情做“过”了,以免损伤他们的德行。

回到我们现代社会,不少年轻人从小受家长的庇护,自己的人生路径也完全交由家长来规划。譬如,由家长安排填报大学志愿,毕业后由家长托关系安排进家乡的“好单位”,连恋爱的对象也要先由家长来过滤一遍,甚至今后的生儿育女也由父母来计划安排。

这些年轻人觉得,由父母做主,一来自己省心了,二来认为这样的顺从让父母高兴,就是对父母尽“孝”了,两全其美,理应如此。

作为儿女,事事需要父母来替自己安排、规划,你能体察到父母那颗焦虑、愁苦的心吗?父母一辈子为你的事情操心,真是他们乐意的吗?其实,他们已经把事情做“过”了,你的心中没有一点愧疚么?

由此,我们体会到,在父母面前,没有主见,过分的顺从,并不是真孝,而是人们常说的“愚孝”。

过分向外求

另一些人会说:“我才不像某些啃老族,那么没出息。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从不让家长操心。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奋斗打拼,为了多赚钱,我加班、熬夜、做兼职,梦想早一天接爸妈来城里住大房子,享福!”,“唉,今天实在太忙了,真顾不上和父母打一个电话。”

这是很多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的写照。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因为工作忙,生活压力大,逢年过节没时间回家陪父母。有的只是寄点钱回去就万事大吉。特别是在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现象比较普遍。

我们来听听阳明先生怎么说:

在《王阳明全集·与傅生凤》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儒生,名叫傅凤,他家境困难,为了养活年迈的父母和残障弟弟,他立志考取功名,不顾身体日夜苦读,因为吃不饱,再加上学业辛苦,有一天突然卧床不起,患了大病,几乎丧命。当地人纷纷称赞傅凤,认为他的刻苦感天动地,非常孝顺,引以为榜样。

可阳明先生偏偏不欣赏,他说傅凤:“生之志诚出于孝亲,然已陷于不孝而不之觉矣。若生者亦诚可怜者也!”,“欲求禄仕而至于成疾,以殒其躯,得为孝乎?”

阳明先生说他虽然有志气孝敬父母,但是不知不觉中已经陷自己于不孝了。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积劳成疾,拖垮了身体,让父母担心,自己病倒,父母和弟弟的生活也没有了依靠,这其实是不孝的行为。

有人问,应该如何做才对。

【原文】

且曰:“凤何如而可以免于不孝?”予曰:“保尔精,毋绝尔生;正尔情,毋辱尔亲;尽尔职,毋以得失为尔惕;安尔命,毋以外物戕尔性。斯可以免矣。”

【翻译】

人们问:“那傅凤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被认为是不孝呢?”

阳明先生说:“保存精力,不要丢了生命;端正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父母亲因为你的不理智行为而脸上无光彩;尽职尽责,不要因为事业上的得失让父母替你担心受怕。安于当下,不要因为追逐外物而丧失了本性。这样就可以不被认为是不孝了。”

在阳明先生看来,让父母安心、无忧,是孝道的主要表现。

傅凤没有成功,但当今社会上有一类成功人士,他们“成功”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在父亲的生日宴会上,聘请“美女”演员,衣着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艳舞,理由是为了博得父亲高兴。

还有一些人,当父母在世时,平时不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在父母过世后,却大操大办葬礼,修建豪华坟墓。在葬礼上,自己不悲伤,为了显示“孝心”,花重金请别人来哭丧。

这些荒唐的行为不仅不是孝,本质上是在追求炫耀财富的虚荣心和满足感,是私欲,与孝道早已背道而驰,反而损害了父母的清誉。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体会到,在父母面前,过分注重物质的给予,认为花钱可以说明一切,这其实也并不是孝,而是自我“炫耀”的私欲。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孝”,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再听听阳明先生怎么说。

【原文】

《传习录》【3】:“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

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

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翻译】

徐爱(阳明先生的大弟子)说:“比如说侍奉父亲的孝、辅佐君主的忠、与朋友交往的信、治理百姓的仁,这些事有许多道理,恐怕不能不仔细研究。”

先生感慨道:“这一说法已蒙蔽世人很久了,一句话怎么能说明白呢?现在姑且就你所问的来讨论一下。比如说侍奉父亲,不能从父亲身上去求个孝的道理;辅佐君主,不能从君主身上求个忠的道理;与朋友交往、治理百姓等事,也不能从朋友、百姓这些人身上求个信与仁的道理。

这些道理全都在心里,心即是理。如果这个心没有被私欲阻隔,便是天理,不需要再从外面添加一分。凭借此纯粹的接近天理一般的心,用于侍奉父亲上便是孝,用于辅佐君主上便是忠,用于交友、治民上便是信与仁。只要在心中努力摒弃人欲、存养天理即可。”

徐爱说:“听闻先生这么说,我好像有所觉悟了。但以前那套说辞缠绕于胸中,尚有不理解的地方。以侍奉父亲来说,例如使父亲冬暖夏凉、早晚请安等细节,不还是需要讲求的吗?”

先生说:“怎么能不讲求呢?只是要先有一个宗旨。只要一心在摒弃人欲、存养天理上讲求即可。例如讲求冬天保暖,也仅仅是要尽孝心,唯恐有一丝一毫的人欲夹杂其间;讲求夏天纳凉,也仅仅是要尽孝心,唯恐有一丝一毫人欲夹杂其间,仅仅是讲求这个心而已。

这个心若是没有人欲,纯粹是天理,是一颗诚敬于孝亲的心,那么一到冬天,自然会想到父母是否会冷,便去考虑给父母保暖的事;一到夏天自然会想到父母是否会热,便会去考虑给父母纳凉的事。

这些全都是那颗诚敬于孝亲的心自然生发出来的具体行动。只要有这颗诚敬于孝的心,自然而然会考虑具体的事。用树木来打比方,这诚敬于孝的心便是树根,许多具体行动便是枝叶,需要先有个根然后才会有枝叶,而不是先去寻求枝叶,然后再考虑种这个根。

《礼记》说道:‘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切的感情,那么对待父母必然很和气;而有和气的态度,则必然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必定会有让父母高兴安心的仪容。’而所有这些,必须有颗真诚的心来作为根,然后自然而然就能如此。”

【解读】

古往今来,“孝”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道德追求,没有人愿意被人指责为“不孝”。

阳明先生给我们揭示了“心即理”。孝的道理不在外界,不在父母的身上,假如孝的道理在父母身上,那些父母早已去世了的人,难道他们就不懂得孝了吗?

孝的道理,只在我们心里。如何做到孝?就是要先让我们的心纯粹起来,摒弃心中的私心杂念,以纯粹的心去侍奉父母,这样冬天自然会考虑到父母的保暖问题,夏天自然会考虑到父母的纳凉问题。

这些孝心孝行都将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丝毫不需要刻意去绞尽脑汁想做出什么“孝行”来!更不会把自己的私欲当成是“孝”了!

在我们当代社会,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对父母来说,特别是对于有退休保障的父母来说,金钱不是他们看重的。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儿女能常回家看看,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拉拉家常,满足天伦之乐的精神需要。

作为儿女,我们应当用至诚之心体察到父母的这一精神需求,尽量多陪伴他们,和他们保持情感的联系,沟通气息,一两句发自心底的关心和问候,对父母来说,都可以高兴好几天!

逢年过节,先不要抓耳挠腮地发愁为父母买什么礼物,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本心,良知会告诉你父母究竟需要什么,然后遵照良知的指引去做,就是“行孝”,就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放下任何施舍、炫耀、弄虚作假的念头,用心对待父母。用真心、诚意去体会并照顾他们的真实感受。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让我们用灿烂的笑容,热烈的怀抱拥抱我们可爱的父母吧!回不了家的孩子们,在电话里向父母道一声,“爸、妈,我想你们了!”

对父母用心、尽心,就是孝。

孝,就是这么简单!



致良知学舍(微信公众号Yangmingis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