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私欲 | 散文
俗话说得好,“东西都是自己的好。”衣服是自己穿的漂亮,房子是自己布置的恰当,意见是自己的对。人都有这样一个阶段,事事标新立异要做到与别人不同,并以此为荣。想想几年前的自己,留一头长发,胡子也不刮,无非就是想做到与同龄人不同,只差没开口说出来,“看吧!我一脸的沧桑,你们都太年轻了”。故作沉默也就是为了装个深沉,总觉得别人太幼稚。选择自己创业,便认为别人安于现状,打工为奴。就拿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说,也是一面画,一面批评着别人俗。可见人总把自己太当人,自然而然也把自己所做之事太当一回事。
爱情总被认为是圣洁的。但爱情又必须以我作为前提条件,我爱你是因为你有值得我爱之处,否则便不爱。如果有人问我为何会爱上一个人,我一定会回答,因为她长得符合我的审美、因为她可爱、因为她善良、因为她很爱我……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见我之所以爱她,是因为她那里有我想要的,“我爱她”说白了不过是爱我自己而已。母爱总被说成是伟大的,但一位母亲若被问到为何要小孩,她可能会说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养儿防老、为了养子成龙养女成凤……但却说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理由。有梦想总被认为是了不起的,其实不过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而已,和喜欢钱,喜欢睡觉,喜欢收拾打扮,喜欢唱歌喝酒是一样的。
佛说要度一切众生,也是因为人生太痛苦,太多问题困扰着他而不得解脱,才放弃王位出家修道,求得解脱。度一切众生那是成佛以后之事,前提也是要先成就自己。成佛后就无欲无求了吗?相反,成佛后看我们众生都在做梦醒不过来,看我们众生都太痛苦,所以一辈子传道,帮我们众生解脱,这便是最大的欲最大的求!
但佛的境界毕竟与我们凡夫不同,首先我们所求为私为己,而佛所求为公为天下众生。其次我们把自己所求之事太当一回事,希望永远的抓住不放,而佛度一切众生却并不认为自己有所作为,随时执起随时丢掉,无所执着,永远在佛的境界。如佛在《金刚经》上对大弟子须菩提说:“菩萨的境界,那就是要度一切众生到达彼岸,但度了一切众生后,却不觉得自己度过任何一个众生。是什么道理呢?”佛接着告诉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如果菩萨还执着于有一个我,还有人我分别心,心里还装着众生认为自己度了众生,还希望自己长寿,那就并非菩萨。
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凡夫自然望尘莫及。但我们也当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不要把自己太当一回事,也不要把自己所做之事太当一回事。如果以后有人问我为何要做某事,那我一定会回答,“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