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奶奶:做一个俗气的人,贪财好色,一身正气
很早便听过摩西奶奶的故事,花了2个多小时感受了这本书,就像自己的长辈的叮嘱,言语并不出奇,却饱含人生的智慧。
粗读来是心灵鸡汤,一碗接一碗,喝得又甜又腻,
细品来是几株苦菜,一根接一根,吃得苦中回甘。
摩西奶奶担心她的小孙女会在将无趣的人生进行到一多半时,猛然间想起自己在懵懂不知世事的年纪,还有过一个跳舞的梦想,然后便开始纠结于重拾梦想和继续现实生活之间。
这番话正如这本书的标题《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我们看来好不切实际,因为我的肚子会饿,我的家庭需要钱,我身负很多家人的期许,那些曾经很希望能去做的事,终究无法让我填饱肚子,所以我选择放弃,权当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然而是我们真的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每个平行世界都有各自的光鲜和辛酸。往往吸引我们的是光鲜,而我们又对辛酸估计不足。
就像很多人想做歌星,看到的是在演唱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赚钱。
而现实是很多人并不能接受做歌星前苦苦写歌练歌,承受很长一段时间的默默无闻与潦倒。
要在另一个喜欢的平行世界活得光鲜,得先花精力慢慢夯实基础,承担得起辛酸,也配享有光鲜。
眼下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能给自己带来收入带来生活的保障,这并不应该成为自己放弃梦想的理由。很多人会说,我想有钱了再去做。马云去做歌手不一定能火,王健林来跳舞不一定能行,财富也许能让你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多一些资源,但如果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夯实基础,仍然不能在这个领域做得出色。
不管是自己向往的另一个平行世界,还是自己所在的世界,都需要先静下心来,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从中得到了乐趣,才能有更大的热枕,支撑我们这一路挺过风雨,享受幸福。
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是让我们不管不顾。喜欢画画,可以在下班之余拿起画笔描绘;喜欢阅读,可以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思考;喜欢旅行,可以先从所在的这个城市开始,走走看看。不要觉得遵从内心做喜欢的事就是直接以这个为事业,而是先夯实基础,等你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爱好上磨炼。也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发现你画的画开始有人欣赏,并且愿意付钱给你;也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已经博览群书,甚至有出版社鼓励你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出书;也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对于旅途风景的理解和捕捉,有人愿意买你拍的照片和写的旅途攻略。
开始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就把它当做一个爱好,好好保持,能不能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是顺其自然的事。如若付出不够,水平不精,又如何让人买账呢?
在羡慕那些到处吃美食看风景不用正经上班就能活得光鲜的人的同时,也要能理解他们为此默默付出了多少心血。不同的是,如果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事,那么这些付出并不感辛劳,这就是遵从内心的魅力。
你跟心爱的女孩子聊几个小时都不累,你打喜欢的游戏整个通宵都不觉疲惫。内心喜欢的东西,让我们有更大的激情和耐心去实践,去坚持。
真正的爱自己,就是不违背自己的本心,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依旧不放弃梦想。
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和喜欢的事喜欢的人置于对立面,觉得去做了我就会多惨多惨。可是更惨的是,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这么一件挚爱的事被我们轻易放弃。尽管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来宽慰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会骗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推翻我所有的理由,让我悔恨得痛哭流涕。
别让自己喜欢的事死在无谓的“假想敌”上,并不曾为自己的梦想迈出半步,却在自己的内心演了几个小时的内心戏,用各种权衡利弊,利益得失来个超理性分析,最后把一些小问题假想成难以逾越的鸿沟,来安慰自己没能去做的遗憾。
喜欢本身就是始于感性。就像喜欢一个人,我们常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在不断发现对方的美好中,仰慕和欣赏,包容和接纳。我从不觉得因为一个人是博士,家里揣着几个亿,就会有对这个人情感上真正的喜欢的。
所以不要以理性分析来评判梦想。梦想也好,感情也好,很多都是始于一时的冲动,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坚持下去。我觉得掰着手指在那儿算得失的,如果能坚持,多半还是因为喜欢;那些放弃的,多半还是因为不够喜欢了。
别在喜欢的事情上加太多复杂的东西,好好去做,认真享受它带来的乐趣就好。即使很多年后你并未在这件事上做出惊人的成绩,但这么多年来它带给你的满足依旧是无法替代的,你亦不必因为在年轻的时候以其它无谓的推托而放弃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
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是能让我们内心更富足,更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