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书精品美文集萃散文

《大学》止于至善【4】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123人  令斌

今天这一段主要讨论三纲目的“止于至善”,这也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思想。

《大学》止于至善【4】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这句话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很火爆的新闻。玉麦乡因紧邻中印边境争议地区而有重大战略意义,因为最初留守的一家三口,中国才守住了近2000平方公里的国土。对外界来说,玉麦乡仍是中印边境最敏感、最难抵达的地方之一。一个邦国的土地疆域有千里之广,但只能局限在有人民居住的地方。南海区域三沙市的建立的意义也是如此,要建设更多的适合人居住的岛屿,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疆域权。

知止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思想。止是一种节制、限度和底线。多元和节制知足、节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中有很多的论述,主要是规范人民的道德界限和行为准则,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中人民知道道德界限和行为准则社会就会和谐,工作中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良性竞争就是和谐的商业氛围。

这里有五个关键词:“仁、敬、孝、慈、信”,代表着一种和谐社会的网络图,这是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中国一直讲究和合的精神,也是源于此。儒家文化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子、父、国人都各有其所“止”,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遵守道德行为的伦常,社会才能在诚信与和谐中发展,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其现实意义。君仁臣敬,父慈子孝,人和人坦诚相待,这是《诗经》中所记录的周文王“止于至善”,那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而作为理想社会主体的君子,应当不断地修身养德。仁、敬、孝、慈、信都不是针对一个人而言的,而是针对一种关系而言的。在西方,个人自由是高于社会规范,或者社会应服务个人,所以强调的是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的是个体。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全面阐述了这一西方思想体系。以前不是很理解“自由和民主”,天天看新闻报道讨论西方社会的人权和自由,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渊源,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西方、中国的民主和自由真正内涵。在中国,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应该是和社会的规范形成和谐的关系,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当下,和谐社会和世界命运共同体将是未来主旋律。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译文】《诗经》上说:“一个邦国的土地疆域有千里之广,但只能局限在有人民居住的地方。”

【张居正讲解】这一章是释经文止于至善的说话。《诗》,是《商颂·玄鸟》篇。诗人说:“王者所都的京畿地方,其广千里,百姓们都居止于此。”曾子引此,以见凡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

【原文】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译文】《诗经》上又说:“鸣叫的黄鸟,只栖息在山丘上。”孔子说:“小黄鸟栖息在山丘上,是它知道它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

【张居正讲解】《诗》,是《小雅·缗蛮》篇。缗蛮,是鸟声;丘隅,是山阜树多的所在。诗人说:“那缗蛮的黄鸟,都栖止于山阜树多的所在。”孔子读这两句诗,因有感而说:“黄鸟是个微物,于其止也,尚晓得所当止的好处,人为万物之灵,岂可反昧其所止,而禽鸟之不如乎?”夫鸟所当止的是林木,人所当止的是至善。孔子借鸟以警人,而曾子引之,以见人当知所止也。

【原文】《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诗经》上又说:“德行深厚的文王啊,他的美德使人们无不崇敬。”作为君王做到仁爱;作为臣子做到恭敬;作为孩子做到孝顺;作为父亲做到慈爱;在和民众的交往中做到诚信。

【张居正讲解】上节既说人不可不知所止。这一节因说圣人能得所止。《诗》,是《大雅·文王》篇。穆穆,是深远的意思;于,是叹美辞;缉,是继续;熙,是光明;敬止,是无不敬而安所止。诗人说:“穆穆深远的文王,其德则继续光明,无不敬而安所止。”曾子引此诗而释之说:“所谓文王之敬止者何如,如为君的道理在于仁,文王之为人君,所存的是仁心,所行的是仁政,尽所以为君之道,而无一毫之不仁,这是止于仁。为臣的道理在于敬,文王之为人臣,忠诚以立心,谨恪以奉职,尽所以为臣之道,而无一毫之不敬,这是止于敬。为子道理在于孝,文王之为人子,事奉他父母,常怀着爱慕的意念,于那为子的道理,竭尽而无所遗,这是止于孝。为父的道理在于慈,文王之为人父,教诲他儿子,都成了继述的好人,于那为父的道理,曲尽而无以加,这是止于慈。与人交的道理在于信,文王之与国人交,言语句句都是诚实,政事件件都有始终,尽得那交结的道理,而无一毫之不信,这是止于信。文王之能得其止如此,诗人所谓敬止者也。”夫文王之敬止,盖不止至此五件,而五者乃其大端,学者诚能体察于此,而推类以尽其余,则至善可得而止矣。

《大学》止于至善【4】 《大学》止于至善【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