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散文想法

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看露天电影

2022-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林上雪

扛着凳子,呼朋引伴,扶老携幼,大人呼喊小孩笑闹,扎堆在晒谷场上看露天电影。

放电影的来源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学校“包电影”。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小学和初中都会安排每个学期包场放露天电影。中学放电影多一点,每个学期有几次,就在学校外面的空地上。因为那里面积大,不但学生和老师们可以坐得下,还有大量空间留给附近的村民们。所以每一次放电影,都是当地老百姓和学校建立和谐关系,共同享受精神大餐的时候。

第二种是村民们家有喜事,就以包场放露天电影的方式来回馈乡亲们,比如说婚嫁喜事,或者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学。

尤其是孩子考上大学的,在八十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家庭扬眉吐气的特大喜事。一则为了庆贺,二是为了向曾经帮助过自己家庭的所有人表示感谢,三则也有“扬名立万”的意思吧。以前大家都穷啊,没有能力像现在的家庭那样在酒店里大摆筵席请客吃饭,就去请人来放一场电影。

电影看完了,大家留恋回味,津津乐道,记住了电影的同时,也就记住了那家人有大学生,有铁饭碗。这在乡村里,是多大的一份荣耀,足够那家人甚至一个家族扬眉吐气很多年。

通常下午时分,放电影的人就来了。

在事先打扫干净的场地上,他竖起两根高高的竹竿,扯开一张白色有黑边的大幕布。看到这个,你就可以确定晚上一定有电影看了。

天还没黑,小孩子们就搬着自己的小凳子小椅子来了。先来为赢,占个好位置。稍大一点的孩子还要负责把自己家的长条凳搬过来,这样忙着干活的父母姗姗来迟以后才会有位置坐。

天黑以后,人群聚满了整个晒谷场。放映员转动胶盘,随着沙沙声响起,白色幕布上开始出现让人兴奋激动的画面,电影片头雄壮激昂的音乐声穿透黑夜,传到很远很远的村庄里,让更多辛苦忙碌一整天的人们赶紧扔下手里没干完的活,扛着长条凳匆匆赶过来。这个时候才来的人,就只能挤在边边角角的空隙里看电影了。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幕布上出现了两个大大的粗体字:“再见”!

看电影的人们这才心满意足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起身拿好自家的凳子,喊着大的,拖着小的,一路大声争论着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就着昏黄的手电筒光圈慢慢地走回去了。

过去的那些时候,生活贫苦,精神生活更是贫瘠。看露天电影,是人民难得的精神享受。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绝不错过自己村子里的每一次电影,而且只要打听到别的村子有电影看,哪怕摸黑走上几十里路也要赶过去。电影散场以后,一群年轻人一路谈笑风生地又摸黑赶回家来。在现在的人看来真是难以理解,可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知道,那是多么快乐的回忆。

那是所有人的精神大餐,多少年后,回忆起来,仍然令人念念不忘,眉飞色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