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文800字点赞缘分的天空心情落笔

读《黄帝内经》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1——五脏之气太过或

2022-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俊和和

(原文)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解读)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黄帝问道:五运交替,与在天之六气相应阴阳往来,与寒暑变化相随真气与邪气相逼迫,因而使人体的表里相分离,六经的血气为之波动,五脏之气也失去了平衡而互相倾移,出现太过或不及,专胜以及互相兼并的现象,我希望你谈谈这里的起始原理和反映于人身的病变情况,你能讲给我听吗?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岐伯行了两次礼后回答说:您问得很高明啊!这是应该讲明的道理,它是往古帝王所珍贵的,并由我的老师传授下来的,我虽不聪慧,却也有机会聆听教诲而获得其主要宗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黄帝道:我听说遇到了适当的人而不教,就会失去传道的机会,如传授给不适当的人,则等于不重视珍贵的大道。

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我固然是才德浅薄,不足以接受最好最高深的道理,但是我为百姓因疾病而夭亡,而不得终其天年而悲伤因此希望你能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为了医道的永远流传,而把这些道理传授出来,由我来主管其事,按照规矩去做,你看怎样呢?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岐伯说:我详细地讲一下。《上经》说:所谓道,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并能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黄帝又问:这又怎么讲呢?岐伯说:这里的根本在于推求天地人三气的位置位天,就是司天的气象;位地,就是司地的六节;通晓人气的变化的是人事。

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所以太过的气先天时而至,不及的气后天时而至,所以说,岁运的变化有常有变,而人体也随之而起变化。

今天学习了五脏之气太过或不及的原因。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