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写作

D说:你写的文章挺好的,但是让读者不想关注也不想点赞。
笑~~~(说什么大实话)
我丝毫不生气,自己的文章我其实是知道的。只要是能一气呵成的写出来的时候,当时心里就特别满意,像是完成了自己想象中的作品,虽然可能不够完美,但是完整的,承载着我的创造力和体力(写作也挺累人的),他人还未评,自己先给个好评。当我吭吭唧唧,磕磕绊绊完成一篇文章,首先在我心里是不满意的,一种总算完成任务的感觉。
这两者的区别,仔细回想,一气呵成的时候多是我对某个观点已经思考成熟和构架完整,写文章就是在梳理和呈现出完整的思考过程或结果,再加之饱满的情绪,就会感到相对满意。写的不太顺的时候,多半是某个想表达的观点,还未思考完整,只是获得了一些拼图,还没法连贯成一幅画面,所以在写的时候逻辑上还是不能完全契合,自己先感受到了那种拧巴的感觉,所以不会满意。
到目前为止,我好像只有少数文章上了两千字,一般情况都是1000~2000字之间。为什么我写不出来长文呢?对我来说写出超过三千字的文章还是蛮困难。今年上过写作课我知道,小短文意味着信息量少,对读者的价值也不会太大。说明我在驾驭文章一个中心,多个观点上面还不足,这需要更多的发散思维,最后还能收回来。
最近写不出文章,是因为自己想写出更完整观点的文章了,需要我更多的去构思和打磨。倒不是因为不想写了,想放弃,或是输入太少,其实最近输入的新知还是挺多。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反而使我写文进展缓慢,一方面给自己的压力使人迟迟不想动笔,毕竟写作还不是生活的主旋律,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一打乱灵感,根本无法让人静下心来构思一篇信息量大的文章。于是陷入了一个“怪圈”,自己又纠结又拧巴的,想放弃又舍不得,才产出了今天这篇文章,为了完成周更打卡。
这段时间想过本期周更结束,休整一段时间,多输入一些缺乏的知识内容,等把自己喂饱了再开始写。但现在特别理智的大脑告诉我,不能停下来,丢掉建立起来的写作手感再想重新找回还是蛮困难的。想起我的工作上,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写论文那样的机会,当我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去写就很困难,又要花很长时间去摸索如何才能达到想要呈现的结果,等我摸索出来写出来满意的文章后,我就感慨:啊~终于找到感觉了,找到窍门了。所以,不管写出的是什么垃圾,对他人有无用处,都要继续写下去。这样,也是在下意识锻炼自己爱偷懒的脑袋。
这段时间也有想过退出周更群了,无打卡的压力,佛系更文,或许我就才思泉涌了呢?但现在特别理智的大脑告诉我,不能退,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自制力。想想每两期周更调整之间,我自觉的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吗?答案自然是没有。完成了两期周更后,总是想自己是不是已经形成每周更文的习惯了,想多了,其实如果不是截止日期的限制和自己的承诺,还有周更伙伴的陪伴,很可能就断了更文。
开始写作有一年了,从开始一百字的微写作到周更。如果问我:是不是热爱写作了?谈不上,但是一种强烈的动力让我想继续走下去,不管是为了打卡也好。如果问我:写作水平是不是提高了?或许有一点吧,但绝不是突飞猛进的提高。
写作带给我的是什么呢?推动一个懒人源源不断地去思考,去审视生活和自己,记录美好的过往。每一篇文章,像是给自己的交代,观念完整清晰还是模糊,当下占据心里的是什么,是否对自己真诚,在起心动念下笔时便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