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至塞上》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字家园】
谈到诗词,我脑海中只蹦出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之所以对这句诗印象那么深刻,大概是因为其描绘的景色投我所好。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原因,又或者是性格的原因。我对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没有任何兴趣,我更喜欢大自然,尤其是那种无边无际,壮阔的景色。
在大自然的衬托下,人类变得极其渺小,那些所谓的烦心事自然也随之烟消云散,只剩畅快二字。
而这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是精准打击,正中我的内心。
天边悬着的落日将天地都染成了橙红色,远处一道孤烟直升而上,一条静默的河流从大漠中冲向天际。
仿佛我本人就站在这样绝美壮丽的景色之中,左手挡在眉梢,眯着眼感受那一刻的震撼。
我想,要不就写这首诗的读后感吧。之所以没用“赏析”二字,是因为我清晰地认知到我是没有写“赏析”的文学素养的。
由于其他的几句诗我已经记不清,还有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作者生平等都忘了,所以以上内容通通需要查阅。
不查还好,一查反而坏事了。好像作者描写的和我从单句中感受到的,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个场景。
结合历史背景,再读全诗,唯剩悲凉。
这下有点懵,我自己的感受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怎么继续往下写呢?
我试图多找一些相关资料,多一些了解。
网络上关于这首诗的赏析颇多,基本都是从作者生平以及当时的经历推测他写此诗时的心态。“凄凉”、“悲愤”这样的词几乎篇篇可见,更有甚者,言之凿凿好像他就是王维一样。
越看越疑惑,不知道我关于此诗的“悲凉”感觉,是不是受了这些文章的影响呢?毕竟他们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就透着一个“惨”字,在这么惨的情况下写出的诗句,又怎么能不悲呢?
可是,即便历史背景都是真实的,他们的感觉就和当时的王维一样吗?
这里我想到以前上学时经常做的语文大题——阅读理解。分析上文中某句话,作者是在何种心态下写出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这种事,除了作者,大概只有他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了。
人和人是多么的不同啊!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即便是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做出相同选择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心态。
何必费尽心思深挖别人到底是如何想的呢?只谈自己的感受就很好啊,我们都可以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理解。
想到这里,我便释然了。原本我也只是计划写一篇感受,并不是赏析,不必太过纠结。
也许王维当时真的很不开心,每个字都是苦思冥想才填进诗里,都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正如后人所分析的那样。又或者不是,我不知道。
可这首诗的意义不应仅限于此。
对我来说,诗人王维用简简单单几个字,便描绘出一幅那么生动的画面,即使过了那么多年,都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实在是妙。
我向往诗中开阔的景色,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机会亲自感受那种震撼。到时,我除了说一句好美,还可以颇有文化吟诗一首。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