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断舍离》
文首推荐:
安利大家一部神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听说看完的人都开始扔东西了。
2014年6月,我走出了大学校园。在离开前,有一件事情令我非常伤脑筋:搬家。我原本以为我只有很多的书,其他的应该没什么,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最终收拾出了将近300斤的行李。天哪,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东西!我是怎么在一个不到5平米的空间中藏下那么多东西的!!
一年以后,我又面临了搬家。这次我把一半的书寄回了家,我想,这次大概没什么东西了吧。。。。然而,我的行李还是塞满了一整个金杯。
新的房间不算大,能放东西的地方也很少,只有一个衣柜和一个床头桌,最关键的是,房间里没有抽屉。我大部分的行李只能暴露在阳光下收纳成了我最头疼的事情。我疯狂地在网络上寻找收纳的方式,看了很多收纳的书,买了很多收纳的用品,却依然收纳不好我的一个房间。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
《断舍离》
1、什么是断舍离
- 断:意思是少买东西,从源头阻挡物品的流入,避免多余物品的流通。
- 舍:意为丢弃。只有当下需要的物品才应该被留下,其余都应该被丢弃。
- 离:意思是轻松自在,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为什么断舍离
- reason 1:
这个社会的物质太过泛滥,而其中绝大部分却因为没有在合适的地方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成为了垃圾。我们应该让这些物品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是被浪费。 - reason 2:
我们周围的物品太多了,占据了我们周围的大部分空间(物品需要空间来放置)和时间(我们需要经常打扫),其中甚至有一部分占据了我们的精力。 - reason 3:
东西太多影响心情(这一点对那些对整洁有要求的人尤为适用)。 - reason 4:
You are what you wear(eat etc...)。物品影响着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3、如何进行断舍离
01断舍离的机制
step 1:筛选出必要的物品。
step 2:整理物品(移动、分类、收纳等)。
step 3:打扫。
02断舍离的方法
筛选物品的方法
只留下当下的自己需要且适合,也确实在用的物品。对于每个物品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现在我是不是需要它?(2)这件东西适不适合我?
整理的方法
根据自己整理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地方。选择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这件事。扔东西!!!
简单来说,假如我想要整理我的衣柜,首先,我整理的地方是衣柜!!其次,选择一个时间段(比如周六下午)集中处理这个衣柜里的衣服。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才能做其他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开始扔扔扔。
物品分类方法——三分法
首先,将物品大致分为三类(或者更少),然后再将每类物品再分为三类(或者更少),以此类推进行整理,避免混乱。
举个栗子:
整理餐具。首先,将餐具分为锅、碗、筷子等。然后将锅分为:炒锅、煮锅、电饭锅。然后炒锅里再分……
收纳原则——七五一原则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7成。比如,衣柜里只能放满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比如,抽屉上放东西的空间不要超过抽屉的一半。
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比如,桌面上放东西的空间最多就1成,尽量少放东西。
永远用新的物品替换经限制后的不是特别喜欢的物品
移动物品的原则——自立、自由、自在原则
1、能够用最少的步骤取出物品。尽量让物品自己“站起来”,避免堆叠。
2、把物品卷起来,让它能够自在。
3、给自己选择的自由。
这本书真的很短,我记得我躺在床上打着哈欠一下子就翻完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很简单,就三个字:扔!扔!!扔!!!(我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这本书最触动我的,不是简单的扔扔扔,而是告诉了我为什么我扔不掉东西。
为什么我扔不掉东西?
扔不掉东西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有两个:(1)这个社会的物质过于丰富以致于泛滥。东西本来就多,多着多着也就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扔东西的必要了。(2)我们都有捡便宜的心理,因此会在有便宜可占的时候进行囤货。
从主观上说,扔不掉东西的理由大致分为三类。
逃避现实
这个主要是指那些沉迷于社交活动、慈善事业而忽视家庭的主妇以及那些在工作时间外还流连于社交场合的男士的。他们不是不能在家,而是完全不愿意待在家里。那这样就破坏了整理的最基础条件——“在家”。
而由于他们不愿意待在家里,进而无法整理,进而家里一片混乱,而后当他们偶尔回到家中时,看到乱糟糟的家,就更加不愿意待在家里了,形成恶性循环。
执着过去
这个主要是指那些家里有着大量“有历史”的东西的人。通常当这些人开始整理屋子的时候,会发现每件东西都有留有一段回忆,想起这些回忆,他们就忘记了该收拾屋子了。
担忧未来
这个原因就不用细说了吧,那些在扔东西时总是想着“万一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的人大都是因为这个理由。
那我属于什么类型呢?首先,我很乐意待在家里,因而不是那种逃避现实的原因。其次,我每次想要扔东西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想着“以后说不准会用上”,因而我是有些担忧未来的。最后,我发现我留下的东西很多都是有着自己的故事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未完成”的故事——比如我有本俄语课本,它本该在几年前就使用完的,但是学到一半我放弃了。可我还想着以后说不准还要学的,就一直留到了现在。仔细想想,我是有些执着于过去的。
实践
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扔不掉东西后,我决定开始第一次断舍离实践。正巧快到春节了,年前来次大扫除迎接新年。
首先是精简衣服,我大概有小半箱超过一年没穿过的衣服了。想想这些衣服大概以后也不会再穿了,因此全部精简掉。其次是精简一些杂物。我从储藏箱子里翻出了高中时购买的笔芯。都超过5年了,还有绝大部分都没有使用呢,我依然还在想着“以后说不准有用的”,不过又想到,这些理由我都用了5年多了,可哪次都没有应验过,还是扔掉吧。
唯一没有精简的是我的书。我有购书癖,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但是我实在不想把书扔掉,它们每本都是那么有意思。
最终整理出了两箱垃圾,当它们被丢进垃圾桶时,我感觉压在自己心头的石头都被扔开了。唯一的遗憾是这次断舍离并不完全,没有达到七五一的标准,还有进步的空间。不过慢慢来吧。
总结
想要一次达到断舍离是很难的,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断舍离的实践。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并养成爱惜物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