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好文整理大脑

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模型{系统思维}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284人  德艺投资人生

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模型{系统思维}

(一)系统思维三大要素

刚刚提到过,思维方式其实是一个有规则的套路——先考虑什么、再考虑什么等。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系统思维必然也有其套路,从最简单的角度来看,系统思维只需要关注三个要素:输入、系统、输出。

这就是系统思维,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来更好地理解。

一个Casio的计算器,如果我们用系统思维来看待它,那你按下计算器上的按键就是“输入”,经过计算器的计算,也就是“系统”后,得到了屏幕上显示的计算结果,也就是“输出”。

你是一个运营主管,让你组织一个会议,你驾轻就熟地组织、通知、准备、实施,最后取得会议成果。那么,从最简单的角度来看,你就是“输入”,会议成果是“输出”,其他的都可以打包成“系统”。当然,你也可以将其他人都当作“输入”,这样系统可能会略有变化。

(二)观察系统的两种视角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也可以获得系统思维的两种视角:黑箱(盒)视角和白箱(盒)视角。所谓的黑箱视角,就是把系统当作一个整体,而里面是什么样的,你根本不需要关心。你只要知道这个黑箱可以实现某功能就好了,至于它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们把黑箱视角称为用户视角,用户只关心这个系统好不好用,不关心究竟怎么发挥作用的。对应的白箱视角,恰好是反过来的,相当于你把“系统”这个箱子打开,看看里面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在下一部分会介绍系统的定义),如果系统是一个套娃,白箱视角就是一层层打开来看系统内部的究竟。所以,我们还可以把白箱视角称为专家视角,如果你对某一个领域的系统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白箱视角,你必然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本文我首发在我的公众号里,当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观察对自己更有竞争优势的个体,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白箱,读者的留言中出现非常明显的倾向:当他们观察超出自己的那些人的白箱时,自己有了很明确的努力方向。具体见原文

二、系统的定义、三元素和分类

按理说,已经说完系统思维是什么,就要开始谈谈如何使用系统思维了,但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先针对系统思维中的“系统”,尝试使用简单的白箱视角进行分析,让你有更深刻的印象,以便未来使用。

(一)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它的定义:系统是一组彼此有关系的元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

(二)系统的三要素

看一下上面的示意图,我把系统的内部做了展开,这样就可以得到系统的三要素(注意,未来会经常提起系统三要素):

特别强调:未来再看到元素、关系或结构、功能,你要立刻想到这是系统思维中对“系统”的描述,这些词(尤其是关系、结构)会频繁出现在我的文章中。

总结一下,究竟什么是系统呢?只要是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的都是系统,比如说计算器、大型超市、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创业、问题解决、投融资、城市规划、企事业单位、一个班的学生……都可以当做系统。再说一次,只要可以看做成一个整体的就是系统,你可以想象系统的应用范围得有多么广泛。

(三)系统的两种分类方式

系统可以按照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划分,分别是:按复杂程度划分可以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你想象成一个坐标轴的两端),按是否有外部意图可以分为自组织系统和他组织系统。

1. 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按照复杂程度划分的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加深了解,而不是做科学研究,所以我们只讨论极端的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区分两者的标准是:系统输出是否可以预测,如果可以预测,那就是简单系统,反之就是复杂系统。

来看常见的简单系统的范例:线性系统和复利曲线。

线性系统的函数表示为:y=kx+C,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而复利曲线的函数表示为:A`=A(1+x)^n,虽然复利曲线是个非线性曲线,但是因为它的公式一定,输出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复利曲线也是一个简单系统。

复杂系统的特点是输入经过系统之后,输出是无法确定的,只能通过概率进行判断,更有可能是什么样的输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果关系不明确、不直接、不单一、甚至经常互为因果,所以,如果用简单系统的思维方式(例如:单因果思维、线性思维)去思考实际问题,通常会掉坑。

复杂系统是当今时代的前沿研究学科,它衍生出大量其他学科,例如博弈论、群体性行为、网络分析、进化论、模式形成、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等。持续了解复杂系统,可以让我们获得观察事物更加真实的视角。

2. 他组织和自组织系统

另外,我们再来看按照是否有外部意图进行划分的系统:他组织系统和自组织系统。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人为设定系统元素及关系/结构,这种系统就是他组织系统,比如说电脑、供热系统、办事大厅等都是他组织系统。他组织系统最关心的就是系统功能稳定,当有输入的时候,就必然对应某输出。想想看,如果你用计算器,按下按键“1”,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朵花,或者计算器直接爆炸,那这个他组织系统一定是失败的。如果没有外部意图的系统,就是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系统是复杂系统研究的重点,大量的系统元素在一起彼此发生关系,进而形成单一元素所不具备的全新功能,也就是“涌现”现象,是自组织系统的特点。常见的自组织系统有:鸟群、沙丁鱼群、体育场的人浪、免疫系统、气象系统、人类大脑,甚至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系统中有四个要点必须要加强关注:

说到这里,要做一个小总结:我们通常使用系统思维来分析和判断问题、做出决策,其实是广泛使用自组织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原理。强烈推荐一本介绍复杂系统的入门书《复杂》,力推力荐!

三、系统思维的价值

系统思维的价值是什么?所谓价值,指的是当你掌握之后可以获得的收益。那么,掌握系统思维之后能获得什么收益呢?

思考问题需要模型支撑,这里我引用科学理论的四个价值点来理解这个问题,分别是:理解、判断、决策和改变。掌握系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找出原因、正确决策和获得相应改变。

(一)理解

之前提到过,任何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都是系统,这句话本身就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在遇到任何事情时,我们都可以想办法将其理解为三个部分:输入、系统、输出,通过整体打包(封装)的思维方式,化繁为简,快速获得对事物的理解。拿我平时开发课程来举例子吧(为了贴合你的实际,你可以想一个自己的常态工作)。如果要开发课程,怎么使用系统思维来思考呢?先把系统的图画出来,然后输入端画上一个小人,中间的系统上写着黑箱,然后输出的时候再画一个小人,并给小人画个笑脸。这时候,你就可以思考,一个人通过这个黑箱系统能得到什么呢?这就是用户收益。然后,再考虑把黑箱一层层地打开,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也就是说如何设置黑箱可以让用户变成输出端的样子呢?这是创造的例子,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用系统思维来理解。比如说,老板给你了一份Q2的报表,问你对市场行情的看法,面对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怎么回答呢?依然可以把报表上的数据当做输出,上个月的情况作为输入,因为系统的因素导致了输出的产生。那么,如何分析市场呢?只要使用白箱视角打开箱子就好了。虽然问题还没解决,但是,可以把复杂的内容找到一个极简的切入点入手了。

(二)判断

如果说系统思维可以帮助你简单、快速地理解事物,那么,系统思维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出问题的关键点。系统为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呢?这源自于系统的三大要素:元素、关系/结构、功能。还拿前面的例子来看,在我们理解事物时候,已经知道输入通过系统之后产生输出,接下来就要打开黑箱了。来看一个课程的设计,既然课程是个系统,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元素呢?元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是一旦找到之后,就不至于瞎搞课程了。比如说,用户、知识、模型、工具、授课过程、服务……这都是元素,然后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去找寻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其形成结构。这里加一句,系统思维是高级思维方式,上手容易、精深难,如果能做到分析系统结构,至少要训练3—5年吧。但是,一旦养成,就会瞬间拉动自己的发展速度。古典老师在《跃迁》一书的第四章里,提到了多层次系统的控制点问题,建议阅读书中NBA的案例,可以理解系统思维对判断的价值。

(三)决策

这里需要稍微说一下,我们通常会把判断和决策作为一个整体,将其称之为决策。但是,由于我把判断分开之后,原来“决策”的概念范围就变小了。决策是一种做出决定的能力,虽然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出选择,但是,决定一个事业体发展的决策者是极为孤独的。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分析、判断出重点,但是,究竟在哪个时间点上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只有决策者自己承担。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输入进入系统之后,会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对于自组织系统而言),而系统在输出之后,对于输出的结果基本没有掌控,换句话说:系统输出后,输出会处于失控状态。那么,一个决策者,如何面对失控的结果呢?但凡你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就会感受到这个孤单。另外,再到自组织系统的角度上来看,系统的输出会重新进入系统,产生并不知道何种可能的系统功能,而这种改变是延时的,决策者只能承受这种压力。所以,对于决策者而言,多维度的系统思维的价值是无穷的,它会给决策者带来稳定的思维方式,让自己更有决心做出决策,并耐心等待改变的出现。

(四)改变

掌握系统思维之后,对改变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还是那句话,因为所有可以看做成一个整体的对象都可以嵌套上系统的思维方式,所以,基本上所有关于改变的方法都可以和系统挂上钩。这里只把一些比较关键的方法做下简单介绍。Point 1:第二序改变。在自组织系统中,有一种叫做序参量的变量,序参量的改变会对系统产生巨大的改变。第二序改变就是对系统的关系和结构进行调整改变的方式,相应的第一序改变,通常只是在元素的小范围上做出改变,或者对系统的功能做表面上的调整,改变也是低效的。关于第二序改变,强烈建议阅读《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这是一本关于改变的神作。Point 2:三层系统。关于三层系统,我已经写过相关文章,请详见《为什么有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一原因,用三层系统给出解释》。第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了维度的概念,也谈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如何用三层系统解决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Point3:复杂系统自影响。复杂系统的输出可能就是输入,某一个结果可能是原因的原因(例如复利)等,所以,站在系统思维的角度,输入、系统和输出彼此之间还会产生效应。输入可以通过系统驱动输出、输出可以倒逼系统来调整输入。

(五)小结

好了,以上便是系统思维的价值的构架。当然,谈价值可以用各种方式来构架,我只是用了4个要素尝试构架起来,以帮助你更好地将其结构化,不代表我说的就是唯一的价值。

我希望不要因为我写作能力的原因,让你小看了系统思维的价值,这种构架方式,可能只能将系统思维的价值呈现10%。体验大于理解,希望你能去尝试、去刻意练习系统思维吧,具体方法请继续往下看。

四、如何可以训练系统思维

(一)维度

正式开始之前,我要谈一下维度的问题。

我已经写过相关的文章了,请移步至《为什么有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进行查看。为了便于了解相关内容,我做一下总结。

所谓的维度,在狭义角度来看,我们将其定义为时空坐标系坐标的数量,比如说有x和y坐标,那就是二维;如果有z坐标,就是三维。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维度指的是允许某种东西自由变化的范围,每多一个维度,这个事物就可以在全新的范围上进行变化。

广义的概念需要反复理解,每次提到升维、降维的时候,就可以去好好对照概念去理解,因为它很常见、很重要。

关于维度有一些推论,这里只给出结论:

我认识很多画家朋友,他们有一句话叫“边界之外、平面之上”,这是绘画创作的更高境界。啥意思呢,比如说一张A4纸,你在纸面上创造,普通人就想怎么把纸画满,而高手认为这张纸是无限延伸的,是一副完整画面的局部,当你把整个画面都想清楚,取出这幅画才更有力量。高手都明白“一幅画只是想象的起点”这句话的意义,如果想象空间在画面里,那就是考虑技术问题,如果是在画面之外,那就是艺术。

所以,不断升维的能力,其实是一种艺术。面对任何生产环节,都去尝试思考进入更高维度,不仅仅可以带来自我突破,更能产生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二)两种方法

当理解维度之后,我们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如何刻意练习系统思维了。

1. 基础方法

基础方法就是将一切都用系统思维来理解。既然一切可以当作整体都是系统,那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问问自己:“这个对象是否可以当作系统来思考呢?如果可以要如何思考呢?能够将哪些原理应用上去呢?”这两天有人说我,为什么我谈什么都是张嘴闭嘴说系统,我是不是很狭隘、很无趣,只会谈些别人听不懂的东西?其实,我也是在刻意练习,尝试着看看是否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构建一个稳定的解释系统,来帮我解释遇到的各种事情,并且还可以比一般人拥有更高维度的视野来看待。如果你长期关注我,你会发现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也会在后续的推论中强调。那就是一段时间会特别刻意地反复提起这个要学习的内容,在与每个人的交流中都说、在每篇文章中都说。去翻翻看3-4月份的三观、5月份的解释系统、8月份的跃迁,都是同样的策略。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还是那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看似愚蠢的策略,也只是看似而已。

2. 高级方法

高级的方法就是刻意训练维度感并增加思考维度。所谓的维度感,就是尝试着使用白箱视角去打开系统,常用的方法有两个:使用多层次系统解决大型问题,通过把大型问题不断细化成小问题,来进行训练,这个方法在《跃迁》第四章的控制点部分有具体案例。第二个办法是制定中长期目标并确保实现,所谓中长期,指的至少是年度目标,通过年月周日的方式进行多维度分解,来帮助自己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获得对不同维度的认识。这两种方法都是属于短期不见效,但是长期训练极具竞争力的方式,切记慢就是快!

对于“增加思考维度”的训练,方法就非常多了,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评价!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表达情感、评价是非曲直,而是逻辑。所谓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前后两条推理之间必须要有因果关系,而不是通过感受得到的结论。评价他人是最简单的,没有比张嘴提出善恶、美丑、曲直、长短更简单的事情了,可是,那不是思考。

所以,增加思考维度的训练,其实是允许不同的观点、立场同时存在于自己头脑中,自己只是客观描述,而不做价值判断的一种训练方式。因此,可以选择多跟高于自己的人交流、听到不同的观点、不断降低获得信息的重叠度等方式,来帮助自己处于冲突的观点中,而不是因为自己知道某一个观点就要显摆,遇到不同观点冲突导致认知紧张就要随便给出自己的立场。

刻意练习,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上面的方法可以多尝试、多验证,有一天(之后)突然通过一个拐点,获得一种打通感,就会有一个全新世界为你打开。

五、系统思维的一些推论

最后,我想聊聊关于系统、系统思维的一些推论,因为我平时关注个人的有效成长,所以,推论主要都是集中在这个领域中的。

Point 1:世界是个复杂系统,千万不要用单因果、线性思维去思考世界,比如说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就是”某某某某,这种句式会把你深深锁死在幼稚和无能之中。问题因果关系不明确、不清晰、不直接,这就是绝大多数问题的现实,更多使用自组织系统的4个启发来理解世界,会让自己看得更清楚。

Point 2:系统内生动力会让自己呈现递弱代偿的状态,我们会努力想要“做多”来解决问题(比如某一个文件夹很常用,但是层次很深,每次打开很麻烦,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绝大多数人是希望在桌面上增加一个快捷方式,这就是做多)。做多是一个深坑,繁花似锦的深坑,越做多越可怕,我写过文章,可以移步去查看《为什么“做多”是一件高概率错误的事情》

Point 3:做事情要先思考、再抓重点。很多人做事情首先考虑是自己有没有资源,然后就开始做,但是,在自组织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必须找到系统的结构,然后根据结构找到可以以一带多的重点/抓手,把所有力量聚焦在抓手上,可以做少得多。

Point 4:标准>数量、质量>范围。这个推论稍微有点复杂:如果用白箱视角来看待系统的话,你可以一层层地把系统打开;如果你要做到“边界之外、平面之上”,要每次做事都要在能力边界之外多做一点。根据这两条假设,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做事情要将范围缩小到自己能力范围,尽可能把标准提升,把白箱层次做深,因为越是具有深层次的白箱视角,越能理解系统的结构,而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可以迁移到其他系统的建设上。这条的结论是:做事情要做少、但是要提高标准,少就是多,你设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

Point 5:尽可能干掉自己的傲慢。杀死我们的永远不是弱小和无知,而是傲慢,你在一条无限长的直线上,在任何一点你看向两边,都是正无穷和负无穷,也就是说,无论你多厉害或者多悲催,总有比你牛逼到要死的人和蠢得要死的人(这个隐喻来自Scalers)。这说明一定要去掉鄙视,从鄙视链中解脱出来。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被压缩在三维空间里,但是你并不知道别人的思维是几维的,很有可能对方是高维的,但是投射到三维空间就会显得非常蠢,你千万不要笑话或者看不起对方,越是懂系统,越能明白不要鄙视的重要性。送你一个成语:大智若愚,你如果笑话了那些看上去愚的人,却有一天被碾压了怎么办?还不如扎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Point 6:耐心等待一记好球。既然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系统,那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输入之后,输出要很久之后才会产生,也就是所谓的延时反馈。那么,你要充分寻找自组织系统的自适应规则,也就是复杂背后极简的规律,做几个关键的长周期的行动,耐心等待系统的改变。

还有很多推论,随着你对系统的理解越深,就会越清晰地知道系统的价值,我们在未来看吧。

六、结语

系统思维的简介终于完成了,这么长篇的内容但真的只是简介。还有很多案例、参考资料等等的内容,我会逐步更新到网站上的。

如果你对系统极其感兴趣,我很希望你能够用系统思维取得成果之后,跟我联系,告诉我你的成果,我们可以彼此交换自己的系统,来得到更大范围的体系~希望,在未来能够因为系统和你成为一生的好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