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臧莉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业是每天必须完成的,这也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的知识点反复强调,也进行了练习,感觉学生掌握的较好。可是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种种错误,如: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错误经常是类同的。不仅如此,作业中有些错误,学生是一错再错,甚至一道题目学生需要订正多次,令老师十分头疼。因此,我们应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下面就以自己所带的三年级数学为例,在数学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及处理对策:

         一、作业中数字、数学符号书写不规范或格式不正确。这是在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比如“0”与“6”互相书写不规范、“=”写的长短不一、应用题没有写单位、改错误时格式不规范等。造成这样的错误原因有以下几点:1、做作业时态度不端正。数学作业中简简单单的几个阿拉伯数字也是体现作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俗话说“字如其人”在学习中对于学生而言写的每一个字都代表对学习的认真度更进一步说可以预见以后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中可能都会发现字迹端正的作业通常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往往他们的作业正确率极高,让人看了心情愉悦,对于自己的教学更加有信心。在批改作业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做计算时抄数字“0”,抄到下一计算步骤时变成“6”,这证明什么?我想我们都懂。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认真写每一个数字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对策: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我经常教育学生要保持作业本的干净整洁。不仅如此,我还从自身做起。人们常说: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都起表率作用。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因此,在这学期的板书中,每一个汉字和数字,我都能认真去书写,做到字迹工整美观,书写规范。给学生起一个带头作用,这样日子久了,学生的书写越来规范。 

        二、在加减法及乘除法计算时错误较多。对学生来说难点在于连续进位加法、乘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常见错误1、用竖式计算时进位加法没有写进到前一位上的点、退位减法计算时没有写退位的点,造成计算错误。对策:教学中加强示范,凡是进位,定向前位进一,并写一个小小的1,但凡退位,一定用点表示。同时鼓励学生验算,提高学生对验算的重视性。2、计算三位数乘或除以两位数错误较多。如乘法笔算中会算着算着出现乘法,例:545×36=19720,原因是最后将545×6与545×30的积相加时,遇到2加3就想到乘法口诀二三得六,因而造成失误。如遇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先不看末尾的零,计算完后再补上末尾的零,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积的末尾就补写几个零。此方法很大程度上使计算简便化,但由于学生粗心和自我检查的习惯培养不够,导致一些学生根本不看乘数末尾的零,最后积的末尾不补零,造成计算结果错误。例480×43=2064,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只注意算48×43,将0写在最右边,所以计算得到2064,最后就真的将那个零忘记了,再根本没有再考虑乘数末尾的零。对策:针对将加法按照乘法计算的问题,在教学中再次强调笔算的算理及乘法的意义,当学生真正理解到乘法笔算的算理和乘法意义时,他就知道他先算6个545是多少再算30个545是多少,最后合起来就是36个545,是将545×6与545×30的积相加。针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中,积末尾忘补零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教学中进行改进。学生容易粗心大意,但若教师能够不间断的培养学生计算中的验算习惯和能力,那么,粗心大意将不会轻易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计算错误的借口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做到:仔细验算。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乘数末尾的零先不看,计算完后检查积末尾零的个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积末尾就至少有几个零。再如试商时商小了,计算出的结果有余数,余数比除数还大。对策:对这类学生可以实物分一分,让他们亲自体验当余数比除数大时,还够再分,让其养成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定要看余数是否比除数大。再如由于乘法计算错误或退位减法不熟练造成错误的。对策:要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使检验成为学生自觉地行为,并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使学生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验算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长期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以上提到的错例才会真正得到解决。

        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学生的错例,更要将错例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为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