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永宁门观察

西安 | 古都还能崛起吗?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163人  东书斋
西安钟楼

西安为何不再是帝都?

纵观中国古代史,一个绕不开的地理区域就是关中。关中地区,因处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而得名,其所在的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也是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作为关中地区的精华核心所在,西安自然也就成为了串联中国历史记忆的一座名城。对于当代中国多数年轻人而言,长安,想必仍是其第一次在历史书上触摸到的字眼。时至今日,西安仍然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发达的城市,引领着西部经济的进步,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西安的特殊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在中国古代史承担的角色,从秦至唐,西安长时间的作为帝都的身份出现,大唐长安,大汉长安等等字眼,反映了西安历史的显赫地位。

然而以后,西安的地位却一落千丈,至此彻底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可能性。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我们谈论西安,就很难绕开关中平原来谈西安本身。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 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图中西安,宝鸡,咸阳,渭南为关中平原大致范围)

《战国策》和《史记》中就有关于关中盆地堪称“天府之国”的记载(这个说法后来被诸葛亮借用去形容益州,从此变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说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则称之为“陆海”,极言其农地肥沃(后来同样被人拿去形容四川)。

(若同时占据关中,蜀中两大盆地,则天下可定)  

关中南面有秦岭连绵,隔绝南北;北面有北山,阻隔了西安与北方的交通;东面有崤山纵列,作西安的屏障;西面有汧山、陇山相接,抵挡了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关中地势险要,在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守军只要坚守四面山岭上的关隘,敌人是难以攻入西安的。因此古人说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不少君主为了首都的安全,都选择在关中的名城西安建都。

关中关隘:长安所在处的渭河平原区之所以被称为关中,因为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

这样的地形,自然确立了西安作为全国军事中心,政治中心的地位。地处关中盆地中部的西安,从此开始了其传奇的帝都生涯。

中国的古都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又有人为了顺口,而称之为东西南北四京。

其中,西安与洛阳,北京与南京则常在同一时期以互补关系出现。

依据军事地形而言,西安是一座典型的防守型城市,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年代,控制了西安的王朝,可以先建立较为稳固的根据地,再适时出击。

而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沟通多处战略要地,难以防守,若有稳定的西安做后方,洛阳可作为四方出击的枢纽。

在打天下的年代,西安与洛阳之间是完美的互补关系。但在王朝完成统一大业之后,西安作为首都的优必要性就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西安和东部距离太远。

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距离在350公里左右,即使按现代强行军每天50公里的标准,也要走一周才能到达。漫长的距离和时间,不利于西安对东方事务的控制。

比如以关中作为根据地的西汉政权,在统一天下之后,却要不断地通过洛阳对东方的异姓诸侯施加影响。

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移都关中到十二年四月驾崩,七年间刘邦曾七次亲临洛阳。凡是涉及到翦灭异姓王、分封同姓诸侯、封赏功臣等事宜,多在洛阳进行。这种重大内政不在首都长安办,已经说明了问题。虽然关中仍是向东控制的基础,但诸多职能已经可以东移。

(通过洛阳向东的水路,可以辐射西汉关东大部分地区)  

这条以洛阳牵头,连接东部的水路,成为了帝都西安重要的补给线。由于西安作为军事要地,政治中心,其过于封闭的地形特性,使得其城市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物资,虽然关中地区本身已经是重要的产粮地,但在首都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点粮食显然已经不够。(各位可以联想今天的北京)

(西汉人口分布)

关中盆地向东的出口狭长而窄小,从东方水路运粮食进入盆地还要经过险峻的三门峡。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汉唐王朝的问题,如果关中受灾或生产力下降,来自东方的补给就至关重要,这还不算在西域维持统治所需的资源。

在王朝强盛的年代,维持这种运输的费用还可以接受。可是到了王朝败象一露,西安要保证物资供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每当西安被战火摧毁,想要主持重建这座城市都很困难。东汉光武帝刘秀弃置了西安定都洛阳、宋抛弃了被唐末五代乱军摧毁的长安城,也都是因为重建和维持这座城市需要的物资补给太昂贵了。

(唐末黄巢起义路线)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率军进入长安,起初纪律严明,但随后便有部属杀人满街,不能禁止,再到之后与唐军在长安城内激战,由于城内百姓协助唐军,于是黄巢纵容军队屠城,谓之“血洗长安城”。长安的衰落,黄巢的作用不可低估。

                                                                      《不第赋后菊》

                                                                                黄巢(高考失意后所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然,隋唐定都长安,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长安距离“关陇集团”世居地较近的缘故。隋朝的弘农杨氏,唐朝的陇西李氏,都为当时关陇地区极为强盛的世家门阀,即使称帝后,李氏皇室依旧对故土念念不忘。

由于整个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长安城与世界上三百多个地区建立了联系,每日来往长安的境外人士络绎不绝,长安人口突破一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然而,终唐一代,长安的物资问题都始终未能解决,长安的这个问题也间接促使东都洛阳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开始提高。武则天迁都洛阳使唐朝成为实际上的两京制,同时在此时,南方经济已经有了初步发展,扬州,益州(成都),除了洛阳之外,这些城市也对西安经济中心的地位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自唐朝以后,再也没有王朝愿意在西安建都,宋元时期仅有的几次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

到了明朝,朱元璋重修西安城,之后的几任皇帝也对长安城进行了几次大修,大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西安古城的样貌格局。

近代,西安仍然有两次成为首都的机会,一次是在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另一次,则发生在抗战期间。

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纪念馆)

在当时的抗战形势下,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完全被日本控制住,即使在迁都重庆的情况下,西安依旧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对象存在了五年,这是西安差一点成为首都的机会。

然而,这只是处在战争时期的特殊考虑,由于海运,水运的发达,西安渐渐落后于东部地区,国民政府有意选西安为陪读,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被日军完全侵占,武汉,长沙等中部重要城市相继不保的情况下的考虑。并且由于战争时期,西安的军事防御性得以体现出来,才会有了这样的一次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西安等城市都被列为首都候选,但最终总和政治,军事各方面考虑,选择了定都北平,而后改名为北京。

虽然比起历史上的辉煌,西安已经没落太多,但在整个西北地区,依旧是最有实力的城市,1952年院系调整后,交大,清华,哈工大成为当时工科实力最强的三所院校,由于担心国民党反扑和美国干预,中国将许多苏联援建的设备放在了西部,尤其是西安。

建立了西安的工业基础。这一时期搬迁和新建的西安高校也众多,最出名的莫过于1955年的“交大西迁”,7所211,其中2所985,这些院校给西安留下了北方第二强的人才储备库,羡煞了旁边的一众河南古都。

西安从大格局和小格局来看,都是一座适于防守的城市——天险足够多,周边的农业水平又足够高。但是在运输与商业占据经济生活主体的现代,位置较偏的西安则丧失了全国性的统治力。尽管在一些特殊时期它仍然能肩负起特殊的责任,可长期稳定地做一个帝都已经不再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安会就此沉沦下去,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渐走上正轨,西南的成都,重庆都已经在这方面捞到了好处,西安作为传统的西北中心城市,势必要将整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格局与国家战略对接起来,找准西安在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

截至目前,西安在电子、通讯、物流、医药、汽车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方面均已经陆续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

一张图读懂2016年底以来西安招商引资成绩单

诸多行业巨头为何青睐西安?无非是嗅到了西安未来的发展商机

2017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划归西安管理,后期各项规划政策逐步出台,大西安格局加快形成,产业、交通等规划更加细化。

产业定位明晰,优势产业实现万亿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化。

2017年7月,《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其中明确西安作为西部经济中心,发展优势产业规模实现万亿级,这将为西安整体经济实现良好支撑;培育千亿级规模的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表明未来西安新兴技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而文化、旅游、物流、金融业的产业集群化也将利于提高西安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将西安在全国的核心地理优势发挥出来。

此外,咸阳承接国企项目布局,利于西安完善市场化机制。西咸新区将西安、咸阳更好的融合,提高大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城市地位。西咸一体化的实施,可以直接助力于关中城市群的建设。

关中城市群

交通方面,高铁、城际、航空、地铁,全方位升级大西安内外交通格局。

“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目前经过西安的列车高达353趟,其中高铁列车为120趟。今年下半年,西安至成都、宝鸡至兰州高铁有望开通。另外按照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到2020年,国家高速公路陕西境基本建成,积极构建“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届时将形成以大西安为核心的1小时城市群通勤圈,2~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城市的城际交通圈,4~6小时到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区交通圈。

关中城际铁路打通大西安交通“环”。至2020年,陕西省内将开通西安北—西安咸阳机场、阎良-咸阳机场、西安北-韩城、西安南-法门寺-咸阳机场四条城际铁路,大西安内部交通打通,同时与相邻城市交通更加便捷。

西安“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带动空港新城和临空经济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于1991年建成投用,是目前关中城市群内唯一的国际机场,已于2015年11月成为大陆第八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的机场,跻身世界级机场。但随着客流量增大,机场必须扩建。根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未来机场旅客及货邮吞吐量均将实现大幅增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扩建将显著带动大西安航空及航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空港新城和临空经济发展。

“全球1日航空圈”提升大西安国际开放度。规划显示,航空客运将按照“丝路连通、欧亚加密、美澳直航”的原则,拓展国际航线,实现国际通航点达100个以上,届时“全球1日航空圈”将打通。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规划下旅客及货邮吞吐量变化  

2021年地铁线路数量翻倍,遍布四面八方,市内交通更便捷通畅。西安市内目前运营1、2、3号地铁,主要覆盖南北、东西与东北方向,存在线路单一,乘客拥挤、换乘不便等问题。根据西安地铁规划,至2021年,西安市将形成7条运行线路,地铁网络将遍布其他各方向并有效的向外扩围,

西安地铁线路规划

高校资源丰富,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科研储备和人力资源。2016年西安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达63所,在校学生数约73万人,总数量均在全国排名第五。从学校等级来说,西安拥有7所“211工程”大学,仅少于北京、上海与武汉;拥有2所“985工程”大学(全国仅39所),并且在发展目标为“世界一流大学”的C9联盟中,西安交通大学为成员之一。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储备,可为未来西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是载体、交通是渠道、人才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西安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