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话题齐帆齐微课简友广场

"空心化"的乡村何时再现:人欢马叫

2022-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村夫见闻

(也谈乡村振兴一1)

《村夫见闻》一119

  乡村的山美、水美、空气美对城里人诱惑力越来越大。

  田园牧歌式的有"几间房、一块菜园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向往。    虽有一定投资"风险",城里人仍有以租、购模式试水其中。

    同时这几年搞得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村落面貌一新。

  尤其是路通、水通、气通、满足了生活最基本的建设要素。所以大批在外拚搏的"游子",回乡盖房已成趋势。

  春节期间,我再次回到了川陕老革命根据地的川东故乡,被这新农村建设"繁荣兴旺的美丽画卷"而欣喜。

    同时从这些缺失乡村规划、随意性极强、"野蛮生长"的房屋中,又有些担忧。

  因乡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房屋长期闲置,有房无人;春节有人,一年闲置;不闲有人,皆为老人。

  仅以我们(原为生产队)为例,"空心化"现象,更加令人心酸。

 

三十多年前,我们队是平昌县元沱乡(当时没有撤乡)最有名气的生产队,几乎家家都有人在外面工作。

  在哪个物资短缺、一分钱掰成二分花的时代,有人"吃国家粮,增国家钱",那就是"光宗耀祖"的成功啦。

  当时生产队上、下两组,有190多人。而且家家的日子都过的还可以。

  而如今呢?

  虽然将近三分之二的家庭回乡盖起了楼房,公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

  但是人口却越来越少啦,全队留在家乡的人口不足三十人。

最年轻也将近七十岁,最大的则有九十多岁。如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连找个帮忙、能干得动的人都难。

  更有不可思议的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用工工资要远远高于城镇,更高于大都市。

人都到那里去了呢?

  一是为了生存,年青人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

二是为了子女教育,到县城、或省城买房陪读。

  留在家乡的老年人,只是觉得在家乡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吃点新鲜菜、呼吸清新空气的生活环境而已。

在我回乡的调查了解中,有些在外奔波务工几十年的乡亲,也想回乡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找到生存之道,哪怕是创业都是可以的。

苦于干什么可以创业;苦于资金不足,没有融资、帮抚渠道;

苦于生产的农产品,量小、标准不高,难找市埸?

  前几年,也有在外打拚几十年,回乡试水创业,开展养殖业的。虽宽阔的大山是一块宝地,是发展养殖业的优势资源。但因个中原因,都遭遇了激情跨入,草草收埸的结局。    有在养殖过程中,经验不足,有"胎死腹中"的;

  有资金链条断裂,不能继续生产的;

  还有养殖成功,销售渠道不畅,最终被拖垮的。

  我想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只有:

产业归心。

产业吸人。

产业留人。

产业生存。

产业才能使乡村真正振兴起来,才会使美丽乡村,留得住人,回乡者心里踏实,安居乐业。

  仅以我们家乡为例,想吸引投资商前来办厂,或者开展种植业,由于受条件的限制,都不太现时。

  唯一出路:开展养殖业。

但缺一不可的条件是。

条件一:政府引导、扶持。

尤其是在创业初期,给予小额资金优惠借贷。

条件二:抽调有责任、能力强的同志专抓这项工作。

条件三:在公司十农户上做足文章。

条件四:打造地区生态农产品名片,一样标准、一样包装、一个价格、统一入市。

  只有这样的生态农产品,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只有上下联动,坚持几年,慢慢会吸引年青人回到农村创业的。

  因农村经济做得好的乡村,已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