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话题:猥亵,从我五岁开始……
《素媛》,根据韩国的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和虐待后,和家人一起走出阴影的故事。
如今,当年吓坏了80万人的案件,迎来了更可怕的后续,距离案件的真实凶手赵斗顺出狱的日子,已经不足500天。
争论喧嚣至上:法律,是否对于这些侵犯儿童的“人渣”太过仁慈?
2019年7月,上市房企新城控股的董事长王某被曝涉嫌猥亵女童,接到报案的当天下午,上海警方确认消息属实,并依法逮捕拘留。
面对案件,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呼吁,请救救孩子。
舆论热潮的中心,绝不仅仅属于那些“犯罪者”。
真正受到侵犯的人,面对着巨大的“创伤”,该如何走下去?那些被影响的家庭,又如何在涅槃中“重生”?
01、猥亵,从我五岁时开始……
小丽,知识女性,家境优渥,有一个爱她的老公和可人的宝宝。
就是这样一位优质女性,“样样”都不缺,却是“重度人际交往障碍者”。
将近十年,她换了三次工作。每一次换工作都是因为一个共同原因,避免跟“熟悉”的男性过多接触。
从男同学、男领导,再到男顾客,每当需要跟男性单独交谈的时候,她都觉得手心冒汗,心跳加快,严重的时候,浑身都在颤抖。
她原本以为,这样的感受,会随着时间自己缓解。
可是,随着她最后一次“跳槽”,她却越来越焦虑。负面情绪的累积,也导致她“失控的表现”越来越严重。
更糟糕的是,她越想逼着自己改变,内心的恐惧就越严重,直到蔓延到自己的老公身上。
小丽知道,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五岁的那个下午。记忆里,想要永远埋藏的那个时刻——十五岁的堂哥毁了一切。
她被堂哥侵犯的事被父母知道后,父母对她大发雷霆,质问道:“哥哥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五岁的女孩子,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至今,她都记得父母脸上愤恨和嫌弃的表情。
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做出“针对性暴力、跟踪骚扰及亲密伴侣暴力”调查显示,在女性受害人之中,约87.1%在第一次被强奸之前就认识了施暴者。
也就是说,性犯罪有很大一部分都发生于熟人中。
熟人犯罪的可怕之处,恰恰在于犯罪成本之低和报警成本之高。
尤其对于“儿童猥亵”事件,很多时候,即使被人发现,结果也大多不了了之。
年幼的我们无力保护自己,有时候,就连期待的“爱与关心”都变得面目全非。
最后,只能任凭伤痛带走自己的灵魂,一生被恐惧所左右。
02、 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凌迟一般的折磨!
所有遭受过童年创伤的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当你想要拯救自己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把你推入下一个奇怪的轮回。
你一次次试图治愈自己,却总是再受伤害,然后期待获得安慰。
“所谓的安慰”不过是一种无力的挣扎,来自童年的恐惧会把你再次推入深渊,无力的挣扎过后换来更深的伤害。
在《你的经历是怎样塑造你的生理体征的?》(How your biography becomes your biology)一书中提到: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恶劣的应激压力环境中,会改变个体的大脑结构,影响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加工模式,甚至身体怎样反应?包括人体激素产生水平、心率等。
所以,童年的创伤其实从一开始,就在改变着人的大脑,改变个体对于压力应激(stress)的易感性(vulnerability)。
多重恐惧与焦虑还会埋藏在潜意识中,慢慢演变为更深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要知道,魔鬼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人生的“一次崩塌”,而是更久远、甚至是长达一辈子的“折磨”。
03、如何结束这“孤独的挣扎”?
在中心,我发现一个令人无助的现象。
很多来访者在来中心之前,已经在不同的地方做过大量的咨询,可是,这些咨询的过程无疑是在一遍遍“无意义”的重复。
来访者曾经多次重复自己的经历、家庭关系,他们说过大量的话,却始终对现状毫无帮助,特别对于那些有“人格障碍”的人。
其实,只有足够成熟的康复导师,才能帮助他们进入“意识深层”,在一次次的“循环”中完成实际意义上的“陪同和疏导”,最终把来访者从创伤中“拉出来”。
否则极有可能,这些“创伤”会变成两个人的“伤害”。
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基础,自我治疗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路。
你需要真正放下那些记忆里“不适的感觉”,和内心的“孩子”对话,接纳他、包容他,并且宽恕他。而不是一次次“逃避”记忆和改变,重复那些“伤害”。
我见过太多的人说:我知道自己哪里不好,可我就是不想改变。于是,只能延续着生活里的“不幸”。
童年里遭受过的羞辱、不堪与伤害,早就已经过去,选择权重新回到你的手里,请不要将“偏执”看作“执着”,将“极端”视为“自我”。
你需要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此时此刻,我不幸的“源头”究竟在哪儿?
一生匆匆,命运的领路人,始终来自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