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句能顶一万句
一部关于有话没话的影片,透露出的是人性中最为真实的部分,而那个时代的人们,更多的是忍受,很少会有吴香香和庞丽娜这样用出轨、私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而她们为何要这样呢?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复杂的,每一件事的发生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多件事情夹杂其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聊天、吵架的时候往往会从一件事说到另一件事,甚至一句话牵扯到好几件事。这也是作者在作品中着重强调的一个问题。就像老杨打杨百顺的时候说“不是因为不是把羊丢了或是去看罗长礼喊丧,而是说瞎话”,这里面好几件事呢,而剃头匠听了也表示“这里面拐着好几道弯呢”。
从作品中,我所看到的吴香香的所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1.她的前夫是个闷嘴葫芦,俩人平时没话说
2.她的前夫每年都会去山西贩葱,让她有了自己的时间
3.临铺老高和自己说的来
4.吴香香的前夫死了后,自己就没人管了
5.老高的妻子常年有病,老高虽然不和她离,却也对自己的妻子心里有不满
6.吴香香和杨百顺因利益结合在一起,没有任何基础,也没什么话说
7.吴香香和老高有话说,说着说着就到了一起
8............
这让我i想到了一个问题,为甚么吴香香和老高有话说,和她的前夫、吴摩西就没话说呢?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吴香香是个很能说的人,而且也是很会说的,问题出在了男人的身上,他们都是不说话的人,对吴香香也没有那种好感,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罢了,最终也就那么着了,就这么过着,而吴香香的出轨也是她们两口子搬到老高店铺旁边之后的事,这也是有了这么个机缘,遇到了能说得上话的人,而这个能说的上话的人和自己脾气还挺投,还对自己有意思,最终可能因为说得某一句话终于走到了一起,就像后文中的牛爱国和章楚红两个人,能发展到那个程度就是因为牛爱国伸出了手,才走到那一步的,而这个点到底是什么,我是不知道的,也只能从作品中看作品中人物各自的那个点,现实中如何拿捏好难。
这部作品的最大亮点就是,每个人说话都不直着说,说话都绕来绕去的,乍看起来好像是他们的思维有些混乱,不那么灵光,实际上,我们平时说话也都是这么个样子,有谁会一直只说一件事?即便你想,别人也能把你带到别的话题上去,这是很难避免的,谁叫‘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呢。
读完整本书,我也没有想明白,这个书名到底和内容有什么联系,完全想不通。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那么一段记忆,是关于“一句顶一万句”的。
在文革时,林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毛主席的话一定要坚信不疑,坚决照办。读毛主席的书,不是一般地读书。一般地读书,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指示就必须执行,最高指示就尤其要执行。毛主席的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照办就行了”。当林彪在“文革”中大肆宣扬“一句顶一万句”时,毛泽东在一次与服务人员谈话时说:“你们说小张(指张玉凤)好不好?”服务人员齐声说:“张玉凤是个好同志。”毛泽东摆了摆手说:“我说小张不好。”服务人员不解其意,七嘴八舌地说,“小张是个好同志”,“ 张玉凤是我们学习、工作的榜样”。毛泽东听后笑着说:“我说小张不好,你们非说小张好。你们说我一句话顶一万句,其实一句话都没有顶用,怎么能一句顶一万句呢!”服务人员听到毛泽东提出的问题,才认识到毛泽东这次谈话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和内涵。看到大家在沉思,毛泽东又说:“人的一句话怎能顶一万句呢!一句话就是一句话,不能是一万句,不能顶,更不能顶那么多;我的话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不是神了吗!这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辩证法,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句就是一句,不能成一万句。”
毛主席认为一句顶一万句是不正确的,看过毛主席的解释也确实能够理解,一句根本顶不上一万句。那这本书想说什么呢?一句到底能不能定一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