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樊登读书-书评群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基本理念五大心理营养“喂”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2人  艳丽aha

电视剧《都挺好》的上映,把原生家庭又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些在成人世界里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情况,都推向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基本理念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二)

我们知道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身体营养的同时也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在幼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会不断寻觅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的缺失。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

在你不知道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孝顺?看不出来是不是好看?更不知道乖还是不乖?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要尽你所能满足他,爱他。这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刚生过孩子的妈妈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促使妈妈心甘情愿的为孩子提供一切。

生理上提供乳汁,心理上提供无条件的爱。

此时此刻,在妈妈的眼中,孩子一定是最完美的,没有什么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当然也会出现意外情况当妈妈的情绪变化时,爸爸就应该承担起这个任务:看护孩子、保护妻子。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两人的精力消耗在争吵里无法照顾孩子,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寻找一个代替父母的“重要他人”。这个人有可能是祖父母、老师或者是其他的长辈。

而这个能够认同他成为最重要的人,他会用一生去寻觅,直到找到。上小学他会去找老师,上中学会谈女朋友。他会希望弥补曾经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我最重要”的感觉。

甚至有一些人结婚了之后,也会一天到晚的去询问对方,“在你的生命中,我到底排老几?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会一直不断地寻求这个答案从而导致他在人际交往做碰到很多问题,他也不太能够全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会遇到太多的困扰。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

从四个月开始,孩子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出生时,父母与孩子经历了生理上的分离;四个月到三岁是孩子与父母剪断心理脐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此刻,妈妈的作用大于爸爸。因为孩子就要分离的对象主要是妈妈。妈妈怎样的状态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首先妈妈要情绪稳定。

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如果妈妈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面对孩子。

一个人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你看,其实陪伴孩子,很简单!

相较而言,不好的做法是:今天妈妈心情很好,就把孩子抱起来亲亲,等到心情不好或者很忙的时候,孩子一来找她,却回应去去找爸爸去。

孩子老来烦父母,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孩子要的太多。

所以要想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安全感,要知道我们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具体事宜。

其次: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

父亲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是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因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父母关系好他自然开心,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害怕。

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里,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这个阶段里有一个养孩子最头疼的时间节点——可怕的两岁。

因为分离期的孩子,想独立,却没有能力彻底与妈妈分离。这个时候孩子对妈妈的要求特别高,因为没有独立的能力,她需要妈妈随时看着他,保护他,并对他的行为有所反应。但是如果你真的去帮他,他又不同意,因为他那么渴望独立,所以两岁上下的孩子最常讲的就是两个字:不要。

面对这样的“叛逆”,我们要拿出“温和而坚持”的态度,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的大胆放手,确实有危险的,我们也要能够坚持温和而坚持对孩子说“不”。

“坚持”是指行为上坚决制止孩子不当或不安全的举动,“温和”是指当我们制止孩子时态度上不带批判、指责的情绪。

这一部分就和正面管教的“和善而坚定”理念非常相同。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

孩子在4~5岁的这个阶段,有了“我”这个意思,他非常需要心理营养:肯定、赞美和认同。如果说安全感方面妈妈比爸爸重要,那么在肯定和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大过母亲。

所以请爸爸一定要这样做,愿意肯定为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

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

六七岁的孩子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

碰到麻烦事我怎么办?如果心情不好怎么办?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他需要学习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份在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第一个模范就是父亲或者母亲,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时,爸爸妈妈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是孩子走上社会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写在最后的父母贴士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底层代码,迟到总比不来好。

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也不存在晚或者不晚的问题,只要你意识到发现了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如果因为缺失太多而导致问题的话,要先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以及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另外把心理营养归入一定的年龄段是为了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在特定阶段孩子最渴求的营养。实际五大心理营养,在每个成长阶段,孩子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充分获得。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基本理念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二)

我们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孩子成长之后,“求不得”时坦然面对,而非索要无度。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基本理念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二)

夜里1:30,瑶瑶醒来说要喝水。床头柜上有两个水杯,一个蓝色,一个红色,给他拿红色的,他说他不要,换要拿绿色的他也不要。

只能到厨房给他带换水杯,意外发现水管漏水。赶快找工具维修,然后就睡不着了……

于是成文。

感谢臭小子喊醒我精进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