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

2023-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简言joyce

01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舞台,但幸运的是,有的人找到了。

昨天入手了一本大部头的书,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自传《人生舞台》。买这本书的原因是,前几天无意间看到一个公号,有篇文章提到了这书,顺手查了下的履历,实在是震惊到我了。

1.他活了72岁,一生创作了470本书。

这已经不能用“高产”来形容了。

我一直很喜欢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刚开始创作时以每年2本的速度出书,后来发展到每年5本,这速度,已经让很多人难以逾越,但没想到这哥们更牛,平均算下来一年居然可以产出七八本,真是著作等身。

他是怎么做到的?我很好奇。

2.他既是科幻小说家,也是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作品题材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且样样精通。

在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中,科幻作品接近100部,包括《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其他300多部涉及到数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此之前,我了解到的能深入到多个领域,且各领域都同样出色的天才是达·芬奇,在常人看来,能够精通一两个领域,已属难得,但这些牛人,可以做到跨入各个领域,且都精通。

他是怎么做到的?我更好奇。

3.这本书太难找。

简单查了下作者的履历,我准备在网上找来这本书翻翻。但我找遍各大网站,都找不到这本书的可读版;打电话到书店,书店竟然也没有。

越是难以获得的东西,越让人觉得神秘,越是能勾起人的好奇心,激发人们的征服欲。

在这一点上,《人生舞台》于我,就起到了这作用。

于是,网上下单买了一本。昨天到货,才发现,是个超级大部头,60多万字。

02

急吼吼的打开看,觉得这个人很有趣,而他一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痴迷写作。

对,是痴迷,而不是简单的热爱。

痴迷到什么程度?

一年365天都在写,全年无休,且乐在其中。

用他的话说:当我感到压抑和不高兴的时候,写作是我唯一的安慰剂,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吸毒,只有写作才能抚慰我的焦虑。

而为什么去写作?是源于他想永久藏书但不得。

他从小是个书虫,照顾弟弟的时候看书,照看家里糖果店的时候看书,在拮据的生活之外,看书是他唯一的乐趣。但可惜的是,他从小家境贫寒,并没有那么多书可读。

他说:除了要还给图书馆的书,要放回书架上的杂志,我没有自己可以永久保存的阅读材料。我曾经想自己抄写一本书,把它保存起来,为此我选了一本希腊神话。可是,五分钟以后,我就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想到了自己写书,把它们作为我永久的藏书。

就这样,他从11岁开始写作,从最开始投稿到低俗杂志,再到后来独立发表,一辈子就在不停的写,直到去世。

而且,人生舞台看似如此大部头,却是他在重病住院期间写的,从动笔到完稿,只用了125天,直到两年后他去世,这是他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自传。

03

正如他的自传那般,他绝对是找到自己人生舞台的人。为什么觉得他有趣?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1.绝对的书虫,痴迷写作

因为小时候家庭困难,能看的书很少,一旦有这种机会,他就会如痴如醉的看,而且要看得快,看得多,否则到了要还书的时间,或者这本书被卖掉,他就看不了了。

从11岁开始写作,一生痴迷,从未停下,直到去世。

2.特立独行,不合群

阿西莫夫从小就不合群,不仅因为他聪明,连连跳级,更因为他爱看书,且有摄影一般对我文字过目不忘的本领。

因为不跟同学朋友一起玩,在别人眼里自然而然就成了怪人,被嘲笑,被戏弄。但他爱看书,看书的乐趣让他忽略了外界这一切的恶意。

3.文如其人,朴素简洁

阿西莫夫的文字特别朴素简洁,可以说,只要会认字就可以读他的书,这一点与有些喜欢“掉书袋”故作高深的作家有很大区别。

这样的好处是,写得快,通俗易懂,读者也容易阅读。这一点我非常喜欢。

以上就是刚翻完前面几十页的感受,看完再继续分享。

生活琐碎繁杂,愿我们都能如阿西莫夫那般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终其一生,沉浸其中,体味踏实安心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