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无方圆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汎彼柏舟

孟子极其遵守圣人的行事方法。在孟子眼里,孔子一言一行就是生活中的法律,应当细致的去遵守,去执行。并提出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要遵守规距,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建设。但是这“规矩”为何物?孟子提出三种境界的解释。

第一层,画图所用的规和矩,也可以是调正五音的准弦。字面层面上的意思。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一个人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精确地完成一个极其精确的东西。

人做事一定要有一个准则。就像画圆必须要圆规一样,徒手画圆,必会有歪斜之处。而依靠着圆规来画,就可以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就与人做事一样。

第二层的境界,就是国家所定下的法律,以及国君用来治国的方法。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治国需要遵守尧舜留传下来的方法。作为国君,不光光只能有一颗仁爱的心,还需要知道爱民的政策。

所以,如果要做到爱国爱民,不能光有一颗仁心,还要知道以仁治国的策略。于是要在竭尽心力去爱人民的基础上,施加巧妙的策略。正如“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所说的一样。

而第三层的境界,就是对个人的修养。“规矩”就是圣人的言行。而一个人遵守“规矩”,就是遵守圣人的举止。“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孟子就在遵守孔子的言行。孔子的“仁”与“义”,告诫国君如何治国的方法与政策。孟子都一丝不苟的学习着,并且加以自己的理解,把这些道理教导给更多的国君。在遵守“规矩”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自己成为了制定“规矩”的人。

这三种境界的“规矩”,全都诠释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孟子更加突出地讲述了“如何治国”一方面。“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孔子指出了两条道路——爱人民与不爱人民。不爱人民能会得到他下场的报复,爱人民的自有人民的拥护。

在打仗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外在环境的多少,好坏,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关键在于人民的心。

如果国家上级就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成为了“规矩”。那么平民百姓们也会效仿,向“规矩”这一目标,一起努力。如果国君贵族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自己本身就没有标准的行为规范。百姓们之间自然也是烧杀抢掠,罪恶横行。

这就是“规矩”的价值所在。无论是身为一个平民,还是一位国君。都有需要遵守的“规矩”。自己对自身的修养,向“圣人”的朝圣之路。对百姓的统治,以身作责的责任,统治好一个国家的标准。

这些都要求人们遵守着规矩,毕竟“无规矩,无方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