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对-牙-的执着
从我长乳牙起,爷爷奶奶就在小心翼翼地保护我的牙齿。除了防虫蛀以外,最最重要的是牙齿要白,其次是整齐。
为了我能长一口白牙,爷爷没少费精力。家里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爷爷用一个大蓝桶去外面带自来水,我日常喝水、刷牙都用自来水。爷爷去带自来水的事情,全靠着爱回忆的妈妈才记在我脑子里。每当有人提起自来水或者牙齿的时候,她便会说起这段往事。久而久之,我也觉得好像有这么回事儿了。那个蓝桶一直在我记忆里,直到爷爷走,奶奶搬家,那只桶才消失在眼前。
爷爷很羡慕牙齿白的人,每当他看到电视上的演员的时候,牙齿嘬一下嘴唇,说:“啧!你看人那牙,tiào白儿!”还经常附上“咱家里没有一个牙白的,就等着俺孙女长一口白牙了!”。我在旁边的话,爷爷还会让我张开口,检查一下牙齿有没有虫蛀,再对齐牙齿看看白不白、齐不齐。一个流程下来,爷爷就放心了。爷爷在给我开小灶的时候,常问:汤怎么样?甜不甜?自来水做的就是甜!
奶奶没有爷爷那么那么重视,不过在爷爷的影响下,也一直提醒我,以至于我现在都记得那语气语调。“天天刷牙啊!早上一遍,晚上一遍!没看着我和你爷爷天天刷!别吃甜的,让虫子抠了就黑了,补都补不回来,你没看着我这个牙,去镶牙都费事,老了,牙就酥了,一块一块地掉了。吃糖的时候,别把糖放牙上,放了舌头上,这样不祸害牙……”最后,奶奶会以“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做总结。妈妈会在讨论牙齿的时候提起:在我怎么叫也叫不醒的时候,奶奶经常从我嘴里抠出还没咽下去的橘子。
爸妈没有刻意保护我的牙齿。他们是爷爷奶奶调侃的对象。“你没看着你爸妈的牙都不白。你爸的牙都快磨没了。你奶奶的牙还行,老了也一块一块地掉了。我的更不用说了,都是小时候喝的水不行,lăn水就是不中!”这时候,妈妈会补充道:“所以,你爷爷天天给你喝自来水!”妈妈的语气好像在刻意提醒爷爷有多爱我。
小时候和妈妈出去逛街,妈妈如果和卖东西的聊起天来,经常会提到“老家”,妈妈说:西半天。还会开玩笑地说:看牙就看出来了,我们那里的人牙黄。接着对方会说:是,西边的水不好……
高一下晚自习回家的一个晚上,我脸朝地摔了个gcs,右边门牙的右下角磕掉了。第二天一早,牙医给我补牙的前一秒,我说还是不补了吧。因为闭上眼的时候,我想的都是这个牙以及周围的牙齿以后就不结实了。此后一年,我又纠结了几次。高二某一次大休的时候,我又想去补补看。在去医院的路上,姑姑打来了电话,跟我说她和奶奶补牙的过程、现在补完牙的后果,最后把我劝回来了。一直到现在,我应该是与它和解了。
我没有像父辈祖辈这样的经历,所以很难体会到家人们的“痛苦”。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是他们对我的期望之一。他们希望当别人见到我的时候,我不会因为牙色而受到嘲笑和调侃。牙色如肤色一般,分三六九等,带有歧视和偏见。不同的是,肤色由基因决定,牙色靠后天环境养成。家人对牙齿的执着是他们对生存环境的反抗,寄托着对我的期望和爱。对于自己而言,我们要学会自我认同,学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此篇在年初就有动笔的想法,受启发于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一个农村女孩,决定去修掉了十年的门牙”。我感同身受,但没有什么深刻的观点,叙事浮于表面,只是想留着为数不多的仅存的记忆,一直拖到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