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简友广场

长庚伴残月

2020-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欢悠悠

月常入于诗词中,人们更欢喜花好月圆,残月虽美,但意境凄清,如“青山不语,残月当门”“东窗未白凝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卧看残月上窗纱”等等诗句,总有一种悲凉之感吧。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
长庚应伴残月。
功名如寄,愁绪重重。

首句即用典,出自《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功名官职不是人立身的根本,只是偶然而来寄附于人的外物。

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仕途与功名到底为何物的疑问困惑。

词人的报国之志无法施展,心情是异常苦闷的。他说,往日的愁闷如重城万里,无计消愁,美好的风光也像是竖起坚墙,让人无法欣赏解闷。

药笼功名,用典自《旧唐书》:元行冲劝狄仁杰留意储备人材,喻之为备药攻病,并自请为“药物之末”,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酒垆身世,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曾当垆卖酒,本意指出身低微。

一心抗金卫国,收复失地,为民报国,却无处施展。如今埋没于民间,已是满头白发,垂垂老矣。

汉高祖曾称张良、韩信、萧何三人为“人杰”,后世因称“三杰”。这里指作者的三个朋友,具体不详。词人高歌抒怀,知己者唯有坐中友。

万事浮云,孤高芳姿。

孤标,孤傲的风采品格。虽然黄菊凋零,在严冬之际,仍有寒梅竞相开放。词人虽已老去,但仍后继有人,还是感到欣慰的。

抬起醉眼向西遥望,只见孤鸿远去。此句抒发了作者是思乡念国之情。

西北是作者的家乡,也是祖国沦陷的北方。作者时刻不忘国家统一大业。“孤鸿明灭”则为象征性描写,表明作者深知国事衰微,而志士因备受压抑打击,力量单薄。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在这里叹息万事如浮云,空自发冲冠。

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古人不明白它的运行轨迹,把凌晨出现在东方的金星叫启明星,把傍晚出现在西方的金星叫长庚星。

韩愈《东方半明》:“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

此首词最后以景结情,残月孤星的夜色,映衬出词人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