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婚姻育儿教育

“父母不配有我这样的孩子!”有些事理不清,就是不配!

2017-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冷暖时光

最近有个十岁小男孩,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父母不配有我这么出色的小孩”。

这个孩子考试全班第一,英语很棒,奥数,围棋,轮滑也很棒。小小年纪就有了独特的想法和人生规划:学英语是为了以后出国,学围棋是为了锻炼大脑思维,锻炼身体是为了长高些。

他说父母很穷,还想生二胎。他讨厌父母拿他炫耀。他讨厌父母养他的方式。

这个小孩,居然得到了很多大人的支持。不得不说,这就是现代孩子们的心声。

如今的父母太难做了。“养儿防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已慢慢在摈弃。然而在教育上,对“度”的把握却是越来越难。管得严了,说你一言堂封建思想,老古董。管得轻了,说你放任孩子,使得孩子无法无天,无规无矩。动手吧,连孩子都知道说你暴力。好好地说吧,孩子压根儿就不当回事,该干吗干吗。

在管教孩子这件事儿上,孩子总在挑战父母的底线。孩子不断地试探,试探,试着引爆家长一个又一个燃点。家长被气得肝疼胃疼。现在这些熊孩子们是怎么了?我们到底要做怎样的家长?

一、说起来,我们并不真正的了解孩子。

我们一直以自己的认知来看待孩子。

我们渴了,想是孩子也该喝水了。我们冷了,便同样给孩子加上衣服。我们怕孩子身体受损,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以我们的感知。精神世界里,我们同样压制着孩子。我们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内容是我们希望他看的;我们给孩子讲故事,那故事也是我们希望他听的。我们教他有礼貌,见面打招呼,可我们只这么要求,我们忽略孩子的感受,不管他愿意不愿意。我们仅仅把教育当成教育,姿态却是呆板,麻木,不近情理。

正如这个十岁的小男孩子,他并不喜欢父母拿他炫耀,因为父母没有在乎过他的感受。

我们奉行潜移默化,那就要时时刻刻去想,你要做个怎样的“榜样”。

大门口每次那个保安替我开门时,我并不是每次都说“谢谢”。我没有下意识地,发自内心的表达。不经意间,小宝儿会说,“妈妈,你又忘了说谢谢!”

内心里,立刻警觉起来,我正在做一个坏的榜样。我常常教孩子要礼貌,但孩子并没有看到一个言行一致的母亲。我需要深刻地反醒。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同时还是一件大事。

我们自己身上没有保持一种好的品行,偶尔为之,很难在孩子身上形成。我们在做出不当言行的时候,没办法屏蔽孩子。

孩子也会思考啊,他们也有感受啊。

就如同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他能说出父母“父母不配有他这样的好孩子”。那么,其父母,势必也是没有在意过自己需要怎样说话,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二、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重要?哪个先行?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课业优秀,英语几级,奥数得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个培训班,那个补习班,没有一刻闲暇。这时,看得你心焦。

父母只怕孩子在起跑线上输掉了。于是,快马加鞭,比学赶帮。不管自己家庭状况,经济来源,也不顾孩子是否有想法,只是一股脑把孩子也拉进了这竞技的场所。

智商固然很重要,需要我们时时强化。关注。竞技很重要,需要从小抓起。可家长通常疯狂地拔苗助长,不管这苗儿的根是否扎劳。

孩子的根儿,应该是情商,情商的根儿,应该是爱。

有些家长忙得本末倒置。在细枝末叶上下功夫,却忘了一株小小的种子最重要的是阳光,土壤,灌溉。然后才是配多么高档的花盆。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的爱那么多,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那么,就从教会孩子爱做起吧。从我们最原始的爱做起吧。

我们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真切的赞赏,还有深深的理解。

我们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最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去知斥责孩子,做出惩罚。而是问一问孩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再做出反应,处理,而不是以成人的认知,做出成人世界里的处罚。

正如那个十岁的孩子,会说出不大敬的话语来,从表面上面,是他的错。但听一听他的心声,才知道,其实他自己并不认同父母爱他,管教他的方式。父母的做法,扼杀了他爱的幼苗,甚至关闭了他的情感。代之而来的冷漠,嫌弃,怨恨,让我们都为之震惊。

女儿班里有个小朋友。小小年纪,喝酒,抽烟,还自残。同学们都不跟她玩。除了女儿。也只有女儿知道她的心声。她的父母离婚了,平时都是给她拿钱,她五年级一个小朋友,一个人生活。她想通过自我麻醉,减轻痛苦,她觉得父母都不爱她,她很孤独,所以她也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小小孩童,心灵一片荒芜。那本该是长满爱的种子的花园啊。做家长的,你到底在做什么?

三、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教养方式。

这个时代,物质前所未来的充裕。受尽生活贫苦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便补偿性地把对物质的追求,都补偿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家长什么委屈都可以忍受,只是不能委屈孩子。什么好,吃什么,什么贵,穿什么。玩具一箱一箱的堆在家里,衣服也一件一件地挂满整个衣柜。孩子的世界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理所当然。满足他们,也是理所当然。

我们在物质上无尽无止地追求,享受,对孩子来说,真是好事么?

上海那个清洁工的女儿,抓着妈妈的头发逼着给她拿钱。因为妈妈不给她钱换手机。(该女儿自己已经结婚生子)。

新闻里还有一个大学生,因为跟妈妈要钱不给,直给把妈妈给杀死了。类似血淋淋的新闻还很多。

这些父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们,一改儿儿时可爱面容,变得面目可憎,行为怪张。令人不寒而栗。

上一代穷怕了,苦怕了。惧怕孩子们再受那穷,那苦。所以,把他们养得白白胖胖,不哭不闹。把他们养成了寄生虫,不知付出,只一味索取。何止是寄生虫,你养得不好,那得是一头恶儿狼哩!

我们把“养孩子”看得太重要了。以至于主次不分,忽略掉“教孩子”部分。

其实“教”更该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需要我们花费大量心血和心力,倾情而出的部分。

”教“,是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事情。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看书,孩子才摸书。父母干家务,孩子才知道收拾。家长言谈举止有礼有节,孩子才会学到礼貌。父母大声斥责,孩子也嗓门惊人。家长偷奸耍滑,不要指望孩子诚实有信。家长的世界是对的,孩子的世界才是对的。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会做对。我们常说孩子跟父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升极,迭代,才能做孩子精神上领袖,引领着他们不断前进。

想当老大,就得学习。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空前地多了起来。做为家长,看不到孩子的成长,自己反而被禁锢在一个圈子里。再拒绝学习,更新,成长。在孩子面前,只能拿家长的身份,权威来逼他们就范。

是谁谁都不服啊。矛盾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孩子们虽然视野扩大了,但认识,分辩能力有限。做家长的,要有很好的认知,辨识能力,或是不断地学习,加强自己的认识,才能点拨,引领孩子。

突然之间,家长发现孩子已经跟自己般高了,又会突然发现,孩子说出来的话,已经不再孩子气了。那个曾经家长眼中的小孩,已经长成了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父母是他的寄主,而今,这个寄宿者突然就离开了,超越了。他继承着父母的血脉,但他已经是个完全意义上的另一个人了。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父母惶恐不安,失落,无助。但赶上,超越这件事,迟到会到来。

家长唯有努力地学习,才不至于让这一天天早天地到来,心底里,才不会那么落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