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226人 

[摘要]分类分层次教学是针对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中组织教学,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协调教学内容,这能使各级各类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分类分层次教学;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

随着西藏地区高校的发展,西藏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基础能力和教育背景等呈现不均衡性。由此,西藏大学开始在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进行探索,实行新型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背景存在地区性差异

西藏地区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是高校招生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区性差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不同地区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绝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应综合考虑、逐步推进。[1]

(二)物理的学习过程无法有效监控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学校都无法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实时有效监控,故无法做到及时评估,即便教师做出评估,往往也由于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十多个院系,几十种学科门类,上千门课程,而公共基础课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课程门槛相对较低,而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则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一)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施过程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法,掌握学生的学情,教师将全体学生初步划分为A班、B班、C班三种班级授课,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B班、C班的学生采用精细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B班、C班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仍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精讲活动,对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详细讲授基本定义内容、原理及相关应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认真听讲,随时发问,并适时归纳总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考核方式

1.作业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的相关情况,设计出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作业;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C班的学生应以当前课程为起点,有序地完成课堂任务,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具备初步的物理技能;B班的学生应以作业为基础目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A班的学生应将作业作为提高目标,拓宽视野,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命题方式在考核与评价中,对三类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命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需求,进行分班命题,使命题标准化、自然化、实际化。教师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质的评价,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效果。(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优点分类分层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在教学内容上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使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监控者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学习压力大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后心理压力加重。考试这种考查形式具有双面性,它一方面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一旦失败,自信心就会受到挫败,甚至陷入考试焦虑之中。2.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分类分层教学是由高到低划分的,这种方式无形中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一种心理暗示:被分到A班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被分到C班生则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C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持续下降,C班学生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3.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了一起,这使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有明显的区别。A班学习氛围较好,其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在教学时,为A班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比较难、教学目标相对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容易提升。相反,C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两个层次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两极分化。

(二)解决方法

第一,合理分类分层。教师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科学、公平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首先要初步拟订方案,根据相关情况划分班级;结合学生的其他科目成绩,对学生的班级划分进行相应调整。第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第三,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要秉持“主体多元教育理念”,避免一概而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同时,教学不能只关注能力、过程和方法,也应关注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第四,选择合适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C班的学生应以积累性学习为主,提高自身的学习情况,加深印象,巩固基础内容;A班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领域,提高自身能力,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在相关内容的指导中,由于C班的学生以积累性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相关的拓展学习,使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而A班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故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学物理公共课合理的分类分层,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让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基本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做到均衡发展;使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过程充满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这种方式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莉,郭长江.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江西科学,2005(4):479-482.

[2]杨晓璐,袁慧,武元元.大学分级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才智,2012(36):314-31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