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

《Whats the time》教学反思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189人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在教学“用英语询问时间和在一定时间里从事某项活动”时,我为了创设语言情景,从家里拿来了一只挂钟,一边转动时针一边让学生跟着机械地说:What’s the time? It’s o’clock.学生也就跟着老师从“It's one o'clock.”读到“It’s twelve.(十二点)”后,再学习一些要从事的活动,如school, games, reading, bed, breakfast 等,由于把时间学习与活动形式割裂开来,学习活动处于比较机械的状态,情景因缺乏意义缺乏活力,学生自然失去了兴趣。此时,我灵机一动,将教学流程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先呈现新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one O’clock.”, 然后通过时间的匆匆步伐引导学生操练“What’s the time? It’s …”句型。当时间到了7点 ,在学生很熟练说出“It’s seven O’clock”时,就学习“It’s time for breakfast.” (该吃早饭了)。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在不同时间内做不同的事情”。这样,教学流程由原来的先“问答时间”再学习“从事的活动”,改成时间与活动在情境中同步学习,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比较真实的语言氛围中自如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此时课堂的精彩在于发自学生的心田、加强了英语与生活的联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