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统道德悟人生善美获奖征文
《弟子规》以教我们为人处事为主要目的,全书主要包含了六门主修课程和一门辅修课程。它通过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来提升我们为人处事的道德情操。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门课。该课程在于教导我们凡事以“孝”为先,我们该怎样对待父母、孝顺父母。父母用全部的心血和关怀,抚养、教育了我们。然而曾经年幼的我们顶撞过父母,长大后,为自己的事业、家庭而忙碌,以为每月给父母足够多的钱便是一种孝顺。其实我们错了。“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意思就是说:“子女照顾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向他们问安,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可能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这些都太过于传统,但是为人子女在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后每个礼拜给父母亲几个电话,嘘寒问暖,让他们不要有太多的牵肠挂肚,总是对的。我们离开了家乡来到这个还不是很熟悉的地方,家乡的父母就已经思念了我们无数遍,我们又是不是该每个礼拜给他们几声问候呢?
“出则悌”是《弟子规》的第二门课程。它在于教导我们在社会上要顺从长辈,能够奉事兄长。“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我们是大学生了,面对尊长要谦恭礼貌。生活中长者到处存在,将来我们自己也会成为长者。如果我们不以一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长者,不但是自己的做人的缺憾,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诚信”是当今社会热谈的话题,《弟子规》第四门课程“信”着重在诚信上给我们做了行为规范。“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轻诺”。说出的话泼出的水,既然收不回那么我们就只能兑现。就像《论语》中所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我们交朋友要做到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失去诚信乃与动物无异。
《弟子规》的第五门课“泛爱众”则指出了另一个对于交朋友来说非常重要的原则:“平等博爱”。在我们交往时不能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较好而自以为高高在上,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家境贫寒而妄自菲薄,即“勿谄富、勿骄贫”。
《弟子规》告诫我们在生活上要谨慎规范,不随意攀比,更要亲近有道德的人,然后向他们学习。“衣冠洁、不贵华”,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这些话句就为我们指明了很好的行为准则。我们应知道亲仁的利益所在,同时我们也应懂得生活应当质朴、认真。
“余力学文”是《弟子规》中的一门辅修课。文中指出读书要“心眼口,信皆要”,学习无处不在,心到、眼到、口到极为重要。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因学习而精彩。
《弟子规》的“尊师颂”中写到:“父母生我,给我色身,老师教我,长我慧命。”老师是我们文化的传人,老师是我们慧命的保姆。因此我们应牢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当感激老师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从《弟子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当懂得如何去感恩父母、老师,懂得如何去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去更好的待人接物,从而实现自己的真善美。同时我们也更应明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必要,也是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