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海拔》一场并不惊心动魄的登山之旅
《绝命海拔》一场并不惊心动魄的登山之旅
提到登山题材的冒险电影,《垂直极限》是一部教科书式的商业类型片,在这部电影中,暴风雪高海拔这样残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检验人性最好的试验场。加上惊险的动作场面,煽动人心的兄妹之情,这部电影似乎把登山电影能讲的全都讲完了。近日上映的冰岛导演巴塔萨·科马库执导的《绝命海拔》,从开始就选择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贴近真实,日常视角,冷峻而专注。
因为电影改编自1996年真实的山难事件,编导选择最大限度地还原这件真实事件,几乎去掉了所有戏剧冲突的可能性。对比《垂直极限》可以看出,那是一部非常注重商业叙事技巧的类型电影,比如最后一分钟营救、先抑后扬、延宕转折等,通过制造一种出乎意料的节奏来增加电影的紧张感和刺激感,虽然故事背景是艰险无比的雪山,可是内核依然是一部惊险动作片。而《绝命海拔》的原素材本身并不具备那些超乎寻常的故事点,灾难发生的原因源自两个登山队之间的商业竞争,而队友之间并没有那么亲密的情感关系,这就很难有商业电影那种充满矛盾的关系设定。在登山过程中也并没有太过惊险的地方,唯一的惊险镜头也只是德州人贝克过悬梯的时候。除此之外,电影中对恶劣的山地天气的描述远远多于对危险的渲染。真实的登山,没有那么多观众臆想中的惊心动魄。
相比于其他同类型的电影,《绝命海拔》更加关注的是登山这件事情的本身,包括探讨登山对于普通人的意义是什么?在电影里专门有一个场景进行了交代,队友克拉考尔问大家“你们为什么来登山”,这场戏虽然简短,却是电影的点睛之笔。来自意大利的邮差道格,是家乡小镇的孩子为他筹足了费用才来,他说,我想证明,普通人也能登上珠穆朗玛峰,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如果没有这场戏作为精神支撑,整部电影就显得过于松散。而恰恰是这场对答,让观众能够开始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思考,这也是电影本身、曾经的登山者与观众在精神层面进行的一次互动。在我们日日奔波于重复的生活中时,为何还有这么一群人为了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原因,置生死不顾,一直向上攀登?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作为一部登山电影(Meiwen.com.cn),很大的一个看点在于表现普通人面临生死抉择时的态度。《绝命海拔》没有拔高调,也并不回避人性真实的部分。男主角罗伯在已经登顶后毅然选择陪道格再次登顶,因此葬身高山;克拉考尔为了自保而冷静地表示拒绝参与救援;其他登山队员主动参与救援等等。人的反应不一,不煽情,不刻薄,省去商业化的夸张与想象,还原的只是一次普通人的登山之旅。它时刻在提醒我们: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的残酷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
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绝命海拔》过于追求真实的效果,必然会损失电影本身的可看性,期待在电影里体验感官刺激的观众必然要失望。你看它,整体节奏异常舒缓,没有激动人心的成功救援,没有家人相拥、恋人相吻,始终透露着冷静客观的气质,避免流于商业化的标准叙事。一方面因为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拘囿有些自缚手脚,更重要的在于导演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大明星阵容,没有IMAX技术,很难将它归为一部商业大片。这部电影的存在意义在于它向我们表明,灾难冒险片,也可以选择一种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对这些在高山上追求生命意义的挑战者们的过往进行一次日常回顾,平视的角度,既是还原历史,也是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