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心得体会

预备党员《巡视利剑》观后感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144人  花落半歌

  预备党员《巡视利剑》观后感

  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通过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现身说法,首次为我们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巡视细节,既凸显了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上敢于“刮骨疗毒”的气魄与决心。

  利剑锻造,民心所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就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贪污腐败便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相容的“蛀虫”。“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12轮巡视,涵盖277个党组织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决心,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巡视这柄利剑,让“武爷”们再也不能“下黑手”,让群众能够讲真话、说真事、动真情,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利剑出鞘,刮骨疗毒。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这一个个本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官要员,如今都因违法违纪锒铛入狱;在震惊全国的“三大贿选案”中仅辽宁拉票贿选案就查处955人,其中中管干部34人,省管干部905人,这些都是在巡视中发现的。无论是身居高位的“老虎”,还是自以为天高皇帝远的“苍蝇”,巡视都会让其无所遁形。利剑出鞘,就是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魄力让贪腐之人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揭秘不为人知的政事,让反腐利剑所向披靡,这也是巡视制度推崇备至的缘由。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巡视利剑让腐败官员闻风丧胆,让普通百姓大快人心巡视制度是查处贪腐的有利武器,应将其作为“精华”传承下去。巡视利剑力量之所在,不光在于其查处的贪污腐败现象,更在于其背后的威慑力,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谨慎用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正所谓“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公与私的界限,不秉私心谋事,不以私欲废事。抵制欲望、坚守原则、守好底线,才能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预备党员《巡视利剑》观后感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在看完《巡视利剑》后,这句话始终回荡在我的脑海中。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反贪污腐败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零容忍,无死角,全方位,凸显出了我党反腐的决心与勇气。

  2013年5月,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挖出了苏荣这个十八大后第一个因贪腐落马的副国级官员腐败问题线索;2013年底,中央第六巡视组进驻山西,揭开了该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盖子,7名省部级干部先后落马……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用数字和案例展现了巡视的强大力量。

  巡视组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巡视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开展了十几轮巡视,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巡视全覆盖,并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全面开展巡视。剑锋所指,直击要害。山西塌方式腐败、衡阳人大代表贿选案、南充拉票贿选案等问题线索是巡视发现的,苏荣、朱明国、万庆良等腐败官员是巡视揪出的。

  在巡视的过程中一个个管党治党不力问题被指出,一批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老虎”“苍蝇”被查处。巡视不仅净化着党的肌体,也让广大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获得感。有群众表示:“我不知道巡视组是怎么干的,但我知道他们干了啥。”作为党内监督的“利剑”,巡视直指问题,不留情面,让老百姓看到了共产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利剑”作用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切口小”。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避开了大而全,聚力一点,精准发现问题。十八大后的历轮巡视,中央都强调聚焦中心、攥紧拳头,紧紧围绕作风、纪律、腐败和选人用人等方面发现问题。苏荣在江西主政数年,巡视组进驻后,揪住反映其在任时选举票数接连倒数这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牵出了贱卖国资、买官卖官的腐败链条,处理了一大批违纪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问题上,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巡视的成效更加显著。

  “利剑”作用充分发挥,还在于巡视组“办法多”。十八大以来,巡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驻前听取信访、组织部门意见,“备好弹药”让出剑更准;进驻后到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了解情况,“下沉一级”查问题更实;针对一件事、一个干部开展专项巡视,闻风而动让巡视更专、更活、更准;针对整改落实和新出现问题,出其不意杀“回马枪”,让震慑常在……巡视组的“武器库”越来越丰富,出剑更快、发力更准,震慑、遏制、治本作用越来越明显。

  利剑”作用充分发挥,还在于巡视组不留“灯下黑”。

  7月15日,广东省纪委官网南粤清风网通报,广东省委第六巡视组组长刘志伟,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这是十八大后第二个落马的省委巡视组组长,首个落马的是其本家,也姓刘,叫刘向东。利剑的所到之处,先清除自己体内的余毒,再去刺向别人。刘向东其人,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谈办案时提到一位厅长涉案两亿元之多,在家中现金太多,上面落满灰尘,有的发霉变质。这位厅长很“奇葩”,尽管家财数以亿计,还找私营企业家借车,车开一段开旧了,就找那个老板再换新的。据悉,王儒林口中的这位厅官应是今年3月被“双规”的山西环保厅长刘向东。如果按照之前的官员贪腐行迹,这充其量只是十八大后仍不收手,但对于刘向东的解释则是:一是刘向东违纪问题不仅出现在环保厅,当了巡视组长也不收手;二是,违反巡视工作纪律与贪污上亿并重。联系到这是十八大以来,首个被通报“双开”的省级巡视组长,中央肃清“灯下黑”的动作可谓雷厉风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上任伊始,即对中纪委机关干部谈到他的核心观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此后,中央纪委在“打老虎”“拍苍蝇”的同时,严查自己人的腐败,以实际行动“权力自洁”“正家风”。近期,中纪委对巡视组和纪委内部人员亮剑同时,更是昭示了“反腐无禁区”,也只有“打铁还须自身硬”才能将反腐推进新高潮,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大持续的凝聚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巡视组是“钦差大臣”,是“八府巡按”,要尽职履责,对腐败问题零容忍中央巡视工作取得的成绩让人振奋,发现的问题也让人警醒。当前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不断巩固成果、深化扩展,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预备党员《巡视利剑》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我们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擦亮巡视利剑,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力推动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十八届党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

  巡视不只是剑指个人的贪腐,也不留情面地揭开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和三大贿选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发现的。“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八个字是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方针的根本变化,也让巡视工作效果获得根本性提升。在2013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启动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出了明确的重要指示,他指出:“巡视工作要明确职责定位,巡视内容不要太宽泛”、“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要“发挥震慑力,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

  必须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确立为工作方针,为巡视工作带来根本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完全正确。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中央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全力支持巡视工作。”他要求,“巡视组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线索。要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 权力来自人民,必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腐败,是寄生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毒瘤,一日不除,则党不纯、国不泰、民不安,山头主义、帮派主义则是破坏党的团结统一,阻挠全党政令畅通的政治障碍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快准狠,通过巡视,达到“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的效果,为全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政治保证。

  《巡视利剑》既是一部中国纪检干部工作业绩的传奇,也是一部对党忠诚的真实写照。在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全力支持下,巡视组顶着各种压力,理清各种干扰,坚守理想信念,摒弃好人主义的为官心态,这是难能可贵的。利剑所致,削铁如泥,再狡猾的腐败分子也藏匿不住,最终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巡视利剑在手,定能斩除贪腐,宝剑锋从磨砺出,清风正气始归来。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