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易致永久脑损伤?
流言
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者对19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与没有偏头痛的参试者相比,有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大脑白质受损危险分别会增加68%和34%。与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相比,有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异常危险增加44%。 新闻来源:http://weibo.com/1774057271/A7Trh0iE0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流言是对研究结果概念的混淆和误读,先兆性偏头痛确实可能引起大脑白质及灰质等部位构造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更不等同于脑损伤。
论证
什么是偏头痛
一般认为,偏头痛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大约三分之二的偏头疼病例都有遗传因素的原因。影响偏头疼发病的另一个因素是激素分泌水平的波动:在青春期之前,受到偏头痛影响的男童比女童要稍多,但在此之后,受到偏头痛影响的女性则比男性要多出两至三倍。通常在怀孕期间,偏头痛的影响会减弱。偏头痛的准确致病原理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与神经血管紊乱关系密切。目前病理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增强,以及脑干中三叉神经核里的神经元的痛感控制异常。
偏头痛分为先兆性(migraineswithaura)及无先兆性(migraineswithoutaura)两种。两者的区别就是那个“aura”(光晕),它包括在头痛发作前极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系列光影幻觉,比如眩光,明亮的直线或锯齿形的线条,无规则的光斑等症状,颇有点飞蚊症的感觉。而无先兆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这些预兆的偏头疼。
对先兆性偏头痛来说的确会导致大脑白质构造变化
首先这项研究是真实的,他的论文及相关报道都可被查阅,论文的实验结果是,基于六个人种共十三例临床病例研究被确认。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脑部构造改变,包括脑白质异常,非临床型脑梗死样病灶,灰质及白质区域内的体积改变对于那些偏头痛患者来说更为常见。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论文及新闻原文所说的是大脑及大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并不是流言中所谓的脑损伤。原因显而易见,偏头痛是一种病征,其原因可能由多种因素所致,后者导致了前者的出现,流言直接把这两层关系弄颠倒了。研究者在采访中提到他们特别进行了三项脑组织结构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MRI),并在全部三个项目上发现了仅对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Welookedatthreetypesofstructuralbrainchanges,andwefoundchangesinallthreethat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forpeoplewithmigrainewithaura)
其次流言中所谓“大脑白质受损风险分别会增加68%和34%”的说法也是明显的错误,译者要么没看懂要么就是恶意歪曲原文。新闻原文中是这么说的:“与对照组相比较,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其中大约68%的人拥有白质病变,而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只有大约34%的人表现出这种病变。(thechangesweremuchmorepronouncedinthepatientswhosufferedfrommigraineswithaura,whowere68percentmorelikelytohavewhitematterbrainlesions.Peoplewhohadmigraineswithnoaurawereonly34percentmorelikelytohavethesekindsoflesionswhencomparedtocontrolsubjects)”也就是说在这些偏头痛患者中因为这种病症的影响而出现了不同比率的白质病变——但要明确一点临床上病变并不一定等于损伤,更不能简单的等于损害,她只是因为疾病而附带使器官组织等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因果关系:因为有各种原因导致偏头痛——>在偏头痛的长期影响下——>最后导致了大脑白质及灰质区域的变化。不管是科学还是医学都必须采用严谨的词汇叙述病情,在原文中唯一明确使用“lesions”这个词汇的只有预定检测项目infarct-likelesions(ILLs脑梗死样病灶),但最后的结论里这里被改为silentILLs(non-clinicalinfarct-likelesions非临床型脑梗死样病灶),也就是症状与某个临床疾病相似,但极为微小或不明显,尚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的状态,它既不是脑梗死样病灶,也谈不上所谓"lesion(损伤)",更不是脑梗死。所以在新闻的原始报道中也改用了infarct-likeabnormalities,也就是“梗阻样异常”来进行描述。
白质构造的变化并不会导致恶果
在foxnews的信件采访中,研究的主持者之一RichardB.Lipton,MD(医学博士)专门解释了这个问题:“当研究报告显示白质病变后的确吓到人们了,但这没有必要。因为就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来看这种病变并不与任何不良后果有关联。(Butwhenreportscomebackwithwhitematterlesions,that’skindofscaryforpeople.Butitshouldn’tbe,becauseasfarasweknow,thewhitematterlesionsarenotassociatedwithanybadoutcomes)”
但是这项研究也发现,对于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来说,可能与这类偏头痛一起出现的非临床型脑梗死样病灶(infarct-likeabnormalities)所揭示的血液循环受阻问题才的确会有健康风险。因为大脑构造的变化显示出脑部的这些区域曾遭受过血液循环被阻断的症状,而这种频繁的脑部缺血会提高最终恶化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为大脑白质和病灶区域的变化就像年轮一样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指示偏头痛发病年代长度及发作次数的指示器,就像你的血压计能告诉你是不是高血压一样,但血压计本身并不会导致高血压,这个逻辑关系一定要弄明白。
基于这个指示器原理的发现,研究者经观测认为比起那些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来说,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发生这种特定的脑梗样病灶的风险比非先兆的要多44%,而不是流言中所说大脑结构异常的危险高44%。新闻采访中的原话是这么说的“Thesechangesindicateadisruptionofbloodflowinthebrain,whichcanraiseanindividual’sriskforstroke.Theriskforinfarct-likeabnormalitiesincreasedby44percentforpeoplewhosufferedfrommigrainewithaura,comparedtothosewithoutaura”,我怀疑无论是谁写的流言里那条叙述,都是只看到了后半句然后断章取义出了一个先兆性偏头痛比非先兆性偏头痛导致大脑结构异常的危险多了44%。由于这并不是研究本身关注的方向,因此因此研究者在这里只能推断尽量避免那些刺激偏头痛发作的因素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减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但这些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研究的意义何在
在这篇研究报告出炉前学界的普遍看法是长期的偏头痛病征并不会对大脑本身构成什么实质性损坏,算是一种良性疾病(因为没有长肿瘤或其他什么的)。但现在的研究揭示了长期偏头痛——至少对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大脑构造有一定影响,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影响是否加重了偏头痛发作的程度及频率,或者是否有其他附带损害等,但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也许能帮助人们进一步找出偏头痛发作的病因,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些数据显示偏头痛也许是导致大脑构造变化的风险因素。但还需要更多的纵向研究来确定先兆性及非先兆性偏头痛对大脑的不同影响,并更好的对发作频率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定性,并评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纵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