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致癌?
流言
黑龙江大豆协会发表文章《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简称《转》),在该文章中一位负责人引用了年初由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称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与一些省份的癌症发生具有关系。此外这位负责人还提到来自于转基因大豆的维生素E“很可能有极大的健康威胁”。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和致癌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而来源于转基因大豆油的维生素E和来源于其它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并无差别。黑龙家大豆协会的职能并不包括针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价。该单位仅凭自己的“感觉”推测,不经求证和评估就向公众发布“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的报道,是一种极不负责、极具误导性的行为。
论证
转基因大豆致癌?流言中打不死的小强
“食用转基因大豆导致致癌”,这个说法在数年前就开始流行。在《转》文中,不出意外的引用了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的Seralini等人发表于《食物化学毒物学》的关于饲喂小鼠转基因玉米及含有除草剂“农达”饲料的报道。为何说“不出意外”呢?因为一些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的团体或个人,谈及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必举这个例子。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一经发布就遭受了整个生物及农业科学界的一致质疑。科学界多个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均指出该研究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结果统计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所得的研究结果并不可靠。而在对待转基因作物态度历来严谨的欧洲,负责为欧盟决策者提供食品安全决策科学依据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于数月后先后发布了初审和终审意见,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研究结论。
关于法国人研究的讨论和质疑,已经进行过很多了,这里不做敷述。在《转》文中,大豆协会负责人举出了一个更加贴近我们国内生活的“证据”,即《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该负责人称,河南、河北、上海、广东、福建等地,是消费转基因大豆油较多区域,而这些区域同时也是肿瘤发病集中区。黑龙江、辽宁、浙江、山东、湖北等地基本不以消费转基因大豆油为主,不是肿瘤发病集中区域。并且特别说明由于山东由于多食用花生油,使得其胃癌发病率低于相邻的江苏。因此,该负责人说道:“致癌原因可能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有极大相关性。”
乍看上去,似乎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确会造成癌症的高发,然而细究一下,事实上并不那么回事。
首先我们从各省的癌症统计数据本身来看。这位负责人提出消费转基因大豆油较多的河南、河北、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癌症发病率更高。但是分析各省内肿瘤登记点数据可以发现,同一省内不同登记点的数据差异是十分巨大的。例如广东省内的两个肿瘤登记点广州市和中山市,前者恶性肿瘤总发病率高达332.73(单位为每十万人,下同),而后者则仅为199.88;河南唯一登记点林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则低至197.99。而作为“因为转基因豆油消费量少而发病率低”的辽宁,虽然沈阳、本溪、鞍山三地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228.36-267.97之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3.66),然而大连市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则一举达到363.26。此外该负责人还认为“由于山东由于多食用花生油使得其胃癌发病率低于相邻的江苏”。从统计数据来看,位于山东的两个肿瘤登记点(临朐县和肥城市)显示其胃癌发病率(分别为43.09和43.88,)的确低于一些位于江苏的登记点数据,但仍高于全国均值(35.02)和3个江苏登记点(淮安、启东和海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两地胃癌的死亡率反而高于多数江苏地区,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课题组的报道也显示,事实上山东有着更严重的胃癌发生情况。
其次,这位负责人是从各省间消费量的角度来进行判断的。然而,这种评判方式并不合理。由于各省人口数量的差异,食用油消费量本身就具有差异,因此不能单纯使用转基因豆油消费量作为判断依据,而应以转基因豆油所占总食用油的消费比例进行判断。我国幅员辽阔,即使在一省之内,由于农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比例并不相同。由于我国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油均为国外进口大豆压榨而成,多为品牌食用油,因此在城市市场占有份额较高;而农村市场则由于本地油料作物种植和消费成本影响,自榨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及茶籽油等的市场份额和消费比例相对城市更高。从这一方面来说,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比例的城乡间差异大于省际差异。而根据我国2009年的统计数据,城市人口中泌尿系统、甲状腺、膀胱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的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则高于城市地区。巧合的是,后3种恶性肿瘤恰好是大豆协会负责人判断“转基因豆油致癌”的癌种。若按照这位负责人的判断方式,本应是消费转基因豆油比例更高的城市人口具有更高的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这显然与肿瘤调查结果不符。
最后,“癌症高发”和“消费转基因大豆油”二者间能够建立因果性吗?事实上,癌症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生活因素,水体、空气、土壤的环境因素,以及医疗水平和老龄化等社会因素,都是影响癌症发病率的重要方面。就上面提到的3个癌种来说,食管癌的发生和吸烟、经常食用腌晒食物、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常食用过热食物以及家族史等因素有关;胃癌的发生则与吸烟、经常食用高盐和腌制食物、饮酒过度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而肝癌则与饮酒过度、肝炎病毒感染及摄入环境毒素(典型如黄曲霉素)等相关。
不同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常见癌种的不同,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不同而共同造成的。分析某一癌症发生原因应做因素权重分析,而不应笼统的归结到单一因素之上。例如,同样是增加肝癌风险,沿海地区多是由于较为湿润的气候,使得肝炎病毒更易传播,食物也有更大概率受到黄曲霉污染;而辽宁等东北地区则多因饮酒过多导致的脂肪肝和肝硬化。同样是增加胃癌风险,山东一带多因饮酒,而江苏、福建等地则多因腌制食品摄入过多。一些地区自榨的非转基食用油,尤其是花生油,由于多有黄曲霉素污染,大大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被学术界认可的摄入商业化转基因作物导致实验动物或人类肿瘤的报道。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污染、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医疗检测水平的进步。这三者都会造成统计的癌症发病率上升。作为对比的是,环境污染治理良好、社会年龄结构更为稳定,医疗水平较高的美国,同时也是种植和食用转基因大豆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从转基因大豆开始推广的1996年到现在,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随着转基因食品的摄入而发生显著变化,个别癌种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可见,食用转基因大豆以及其他转基因食物,对于癌症发病率并没有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转基因大豆油”和“癌症高发”二者间,并不存在因果性,甚至连相关性都可视作不存在。无论是从统计数据还是从癌症发病因素分析看,都无法得出“致癌原因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有极大相关性”的结论。
转基因大豆导致不育?维生素E躺着也中枪
“吃转基因三代不育”可以说是反对转基因食品中传播最为广泛,效果也最为耸人听闻的一句流言。这条流言的产生和大范围传播,来源于2010年4月一个俄罗斯的电台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俄罗斯科学家证实转基因食物是有害的》。文中写到俄罗斯研究人员Alexey Surov发布研究结果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仓鼠,其后代相比对照组在生长速度和性成熟速度上都要慢,并且部分仓鼠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外第三代的仓鼠中发现了嘴里长毛的畸形。可见“吃转基因三代不育”这句流言中“转基因”、“三代”、“不育”三个关键词都来自这则报道。不过,这篇报道并非来自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论文,而是研究者单方面向媒体透露的所谓“结论”。而这一结果,也被学术界广泛质疑和否认。更要命的是,Alexey Surov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称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y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于是,此事便成为了无头公案,这个结论的可信度便无从谈起了。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可以称得上是闹剧的事件,并不妨碍它被各个反对转基因的组织,以及黑龙江大豆协会作为转基因大豆导致不育的证据来使用。并且,大豆协会还谈到了新的方面。这位负责人称:“(大豆油)里面的成分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生殖,如此重要的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若来自于转基因产品,很可能有极大的健康威胁。”
这位负责人前半句话是正确的。维生素E是一类只在植物体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维生素类物质。在最初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使用酸败的植物油饲喂老鼠,会导致其生殖障碍,经检测发现是维生素E摄入不足,因此维生素E又有了一个俗称:生育酚。维生素E分为两个大类,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每类各4个成员。前者依照取代基及活性的不同,依次编号为α、β、γ和δ。维生素E易溶于油脂,因此大豆油是维生素E在膳食中最为主要的来源之一。这位负责人的中间的话对了一半。虽然维生素E对于生育有着重要影响,但其更为重要的功能,是作为抗氧化剂清除细胞活动产生的自由基,从而稳定细胞膜。维生素E同时对于提高免疫功能、维护心血管功能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说,维生素E是一类多能、重要的维生素。
然而后半句话则有问题了。该负责人并没有说明他为何认为来自转基因大豆油的维生素E,就可能有极大的健康威胁。那么我们来分析下。
一种情况,可能是他认为来自转基因大豆的维生素E的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不能发挥作用。我们知道,生物体内任何物质的合成,都受到一系列酶的催化,最终获得其产物。维生素E也不例外。然而对于转基因大豆来说,转入的基因是抗虫或抗除草剂基因,其表达产物是昆虫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蛋白或除草剂修饰酶等。由于酶的特异性,这些表达产物并不参与维生素E合成通路。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类转基因表达产物可以对植物体其他基因的表达造成影响。因此说,转基因大豆中合成的维生素E仍是原来的维生素E,不会有其他变化。这就如同一个工厂新引入一条新生产线来生产新的产品,是不会影响其他原先产品的生产一样。
另一种情况是,是否转基因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发生了量的变化,使得维生素E含量下降,而使人体不能获得足够维生素E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大豆中维生素E的含量和构成,是由大豆品种本身性质,以及种植环境决定的,而正如前面所说,转入抗虫或抗除草剂基因,是不会对其本身维生素E的合成造成影响的。对不同来源大豆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表明,进口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及来自黄淮和东北的本土大豆相比,总维生素E平均含量分别为152.4mg/100g、145.6mg/100g和137.7mg/100g,可见转基因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甚至高于国产大豆。当然,这部分归功于转基因大豆较高的出油率。但即使通过出油率差异进行校正,转基因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仍与国产大豆相当。对比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到,菜籽油中,总维生素E含量约为100mg/100g,玉米油中约为70mg/100g,可见转基因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菜籽油和玉米油。对于长期食用菜籽油的我国南方人口来说都没有出现生育力下降,食用转基因豆油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转基因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无论从质还是和量上都可以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及其他食用油相比拟,因此,得出“维生素E若来自于转基因产品,很可能有极大的健康威胁”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生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的环节,因此人们对于生育问题格外关注。而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达到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目的,不惜以不靠谱的证据和谎言,肆意为转基因食品扣上“影响生育”的帽子。然而,只需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即使不考虑人的食用,以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为食的家禽家畜,从转基因推广开始到现在,已经不知繁育了多少代了,而它们依旧繁殖力强劲。转基因绝育之说,不攻自破。
科学与利益
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本身是一个科学问题。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讨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没有安全性上的差异。自从2000年《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发表到现在,已经获得到全世界各地超过3400名科学家的签名支持,其中包括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顶尖科学家。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以及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这一理念也日渐成为科学界和民众的主流意见。美国加州全民公投否决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特别标示,正是这一潮流的体现方面。
然而一些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人口科学素养和市场监管较差的现状,无视世界潮流,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争议”为幌子,使用不被科学界接受的结果或进行倾向性的断章取义,制造“转基因食品具有极大安全隐患”的假象;更有甚者直接捏造谎言,将安全性评价这一科学问题混杂为政治问题或阴谋论,妖魔化转基因食品,在民众中制造对于转基因食物的恐慌。一个阴谋论的论点是,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支持,是暗中接受若干转基因作物生产企业的资助所致。事实上,这是对科研工作的无知和污蔑。对于高校和公办科研机构来说,企业资助固然是研究单位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然而政府拨款仍为主体。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占到研究机构资金来源的60%以上。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发表需要经过同行评议,在发表后也要接受同行审查。企业可以操纵某几个实验室或研究人员,但无法操纵整个科学界。因此可以说,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结论,是不会因企业的利诱而不顾事实的。。然而,对于这次黑龙江大豆协会所提出的“结论”,则有很大的问题。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是大豆生产、加工、流通、研究等领域人员自愿组成的行业组织,并非专业科研机构。其业务范围内涉及转基因大豆的,只有“宣传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倡议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实施标识认证制度,保护我省非转基因大豆资源,提升非转基因大豆品牌价值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本身并不包括针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价。该单位仅凭自己的“感觉”推测,不经求证和评估就向公众发布“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的报道,是一种极不负责、极具误导性的行为。
此外,该协会的一些表态,表现出对转基因技术和产业的无知。例如,该协会表示“查询了不少转基因大豆的资料包括国家批复的文件,并没有提到转基因大豆里面加入出油率高这个基因” 、“转基因大豆并不增产”。其实稍微了解转基因产业的人都知道,目前广泛种植的转基因大豆,转入的不是提高出油率或提高产量的基因,而是抗虫及抗除草剂基因。这些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增产,而是依靠抗虫和抗除草剂的特性,较少农药使用和人力成本,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而成本的降低,则直接提高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事实上,转基因大豆产量高和出油率高的特性,直接来源其非转基因母本。而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传统育种上水平,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又如,该协会表示市场上“豆制品无一标注转基因”,并暗示市场上豆制品多为转基因大豆制成。然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是用来榨油,而榨油后的豆粕则被加工为饲料,不允许被加工为豆浆、豆腐等豆制品。2012年我国本土大豆生产1280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共7118万吨。按照一般榨油(副产品为饲料)、调味品、豆制品8:1:1的大豆消耗比例计算,豆制品消耗大豆约712万吨,即使按照本土大豆出口30万吨计算,也有足够的本土大豆制造豆制品,并不需要违法采用转基因大豆来生产。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对转基因技术和产业并不了解、并非科研机构的行业组织,根据自己的猜测向公众发布“转基因大豆油可能致癌”的报告,并不断释放“转基因大豆在品质和安全性上都差于本地生产大豆”的消息,其行为背后是因为转基因大豆对其自身利益的影响。在我国自产大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由于国外大豆价格低于国产大豆,且出油率较高,因此转基因大豆逐渐占据了油料大豆的主体地位,而其成品食用油的低价,更进一步占据了食用油消费市场(超过90%)。而反观国产大豆,由于平均亩产和出油率低且成本高,因此难以与转基因大豆竞争,从而失去了油料大豆及食用油市场,而由于生产非转基因大豆油利润过低,使得东北大豆油生产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甚至停工,这对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这个行业组织个众多成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然而,该协会不从改善我国本土大豆品质和种植结构,提升本土大豆竞争力入手,反而采取对转基因大豆进行无端指责和抹黑的手段,这一行为不禁令人唏嘘。
中国大豆,路在何方?
我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按理来说,我国应走在世界大豆种植产业的前列。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从大豆生产大国一路走低,到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落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而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大豆生产量的4倍,成为了大豆进口国。同时使用本土大豆榨油的企业原来越少。中国本土大豆产业,特别是在豆油业的落败,主要由于三个原因。
首先,转基因大豆在国际油料作物市场上占有价格优势。我国大豆生产成本,大约为8000-8500元/公顷,而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则为约1010美元/公顷,可见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大约是我国的80%,而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成本更低。因此即使存在关税和国内补贴,对于国内榨油企业来说,在市场非转基因大豆油比转基因大豆油价格高近一倍的情况下,使用进口大豆比使用本土大豆制油仍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国产大豆在榨油业的式微也就成为必然。
其次,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售价相对较低,我国大豆种植业利润较低,使得农户不愿意种植低经济效益的大豆,而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这造成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下降。
第三,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土地面积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对大豆油的需求。以我国2012年为例,我国大豆单产1.9吨/公顷,约合0.127吨/亩。然而我国2012年的大豆总需求量高达7000万吨以上(进口转基因大豆油量折合为大豆量),折合成土地需要超过5.5亿亩,这对于我国仅有18.24亿亩的耕地来说,自给自足无异于是不现实的。因此,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缺口是必要的。然而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豆主要由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提供,而这三个国家种植的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也就成为了必然。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本土大豆产业的败退,并非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主动冲击市场,而是由于我国的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只能从国外进口相对便宜的转基因大豆,从而榨油厂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使用便宜的转基因大豆榨油,从而在和本土非转基因豆油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那么,我国的大豆产业就没有出路了么?事实上,出路还是有的。我国大豆的优势在于较高的蛋白含量,这对于豆制品的生产是有利的。同时,对于市场来说,比例较低的非转基因大豆会有更高的价格。我国每年会以高价出口20-30万吨本土大豆,作为中高端食品加工原料,可见,进一步开拓海内外豆制品及中高端食品市场,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土非转基因大豆的利润。黑龙江作为我国优质大豆的产地之一,更需要抓住这一市场。
从全国角度来看,巨大的需求缺口是现实存在的。这要求中国大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提高单产,来力争满足市场需求,减少进口量。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加快自身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开发,放开并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及市场竞争力。通过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两者的高低搭配,加强我国大豆产业原料的国产化率,达到既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又能减少进口的目的。
结论:
综上,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和致癌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而“来源于转基因大豆油的维生素E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更是杞人忧天。组织和个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应建立于科学的评判之上,而不能因自身利益因素而违背科学事实和学界共识。做强我国的大豆产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打压和污蔑转基因作物是违背科学发展潮流,是损人不利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