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吧,哭吧,挺好的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277人
一棵树66
哭吧,哭吧,挺好的
昨天的考试结束,我走进教室。
孩子们很兴奋,这样的兴奋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考的多好,是因为考试终于结束,我特懂。
只有亓怡然一个人在哭。
看到我,还是哭,肆无忌惮。
我看着她笑,她还是哭。
“考糊了?”我笑问。
“糊了,都糊了,除了政治,都糊了”她边哭边说。
“那就得哭”,我还是笑。
“数学180—30=120了”,她继续哭着说。
“呀!这么低级的错误,必须哭”,我继续笑着说。
班长见她哭的一塌糊涂,我一脸坏笑的样子,看不下去了,说:老师,你劝劝她。
“为什么要劝,想哭就哭吧”。
我问曹毅苗,“你考的怎么样?”
“一般”,她说。
“你为什么不哭?”我笑,她笑。她笑起来真好看。
亓怡然继续哭,旁若无人。
今天,我问她:回家又哭了没?
她说:没有啊,我哭是发泄情绪,发泄出来我才能轻松做事。
我笑,她也笑。她笑起来也真好看。
亓怡然是我班的学霸,最大的优点是真实,投入,哭都那么认真。
还记得我写过的关于悲伤的句子吗?
哭吧,哭吧,挺好的悲哀是自然的情感。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是表达——推出——、驱逐——你内心的悲哀。
当你表达你的悲哀后,你就摆脱了它。儿童被允许在他们感到伤心时悲伤,那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就会对悲伤有非常健康的感觉,因此就往往能够非常快的从悲伤中走出来。
那些被告知“好啦,好啦,别哭”的儿童,在长大后会欲哭无泪,毕竟他们终生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哭,所以他们压制他们的悲哀。
遭到持续压制的悲哀会变成慢性抑郁,那是及其不自然的情感。
哭吧,哭吧,挺好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启发呢?
孩子在做正当的事情受到打击的时候,不要急于引导,让他们自己体验,然后自然就自己总结和调整。
不同的孩子体验方式不同,越是体验深刻,反应越是激烈。给她调整的空间和权利。
不轻易哭了,不轻易笑了,就长大了,然而就压抑了,就抑郁了,就悲哀了。
哭吧哭吧,挺好的,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哭吧,哭吧,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