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宝玉读书感悟打卡专题人物文学

读《史记之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君子就长这样,看完后周围都是小人!

2018-07-08  本文已影响461人  阅悦生
读《史记之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君子就长这样,看完后周围都是小人!

01

魏公子无忌就是信陵君,他与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是司马迁理想世界中的“君子”,也是他笔下最有光辉的人物形象。

君子究竟长什么样子?

我们来看看信陵君就知道。

了解一个人的品格,就要看他做了些什么事。

大家都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战国七过交战,秦国实力最强,并试图吞并其他六国。

秦国已经开始攻打信陵君所在的魏国,魏王和信陵君都在担心这件事情。

信陵君为人礼贤下士,不管别人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很谦虚跟他们地交往。

我想他一定是个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和人交往,又很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这应该是君子的重要美德。

不像现在的人,有点钱有点权就咋咋呼呼,尾巴都翘上天去。

同时自己心里也暗暗惭愧,总是做不到为人谦虚。《史记》得经常看看,信陵君要处处记得,就像每天照镜子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了,人家信陵君是国王的弟弟,是高富帅,人家有资格礼贤下士,我们就一穷人,没有必要也做不到他那种逼格吧?

也不是说苛求人人都成为君子,起码得知道君子长什么样吧?

亲君子,远小人,这不是我们交朋友的原则吗?连君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和君子亲近呢?

因为信陵君有这么谦虚的品格,方圆几千里的人才都争相归附于他。各个诸侯国看到他这么贤能,底下还有那么多的人才,连续十几年都不敢进兵侵犯魏国。

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君子不只是说为人谦虚,关键他能吸引人才。

大家看看各自的领导有没有礼贤下士的君子品格呢?估计是没有吧,没有我也不会劝你离职,忍忍就过去,海阔天空。毕竟现在的君子应该是不会太多的。

读《史记之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君子就长这样,看完后周围都是小人!

02

信陵君为人谦虚,礼贤下士可不是嘴上说的,而真诚实意地去践行。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家里很穷,是城门的看门人。

信陵君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拜见他,并且想送去一份厚礼,他不肯接受。

信陵君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他自己亲自去邀请侯嬴赴宴,并为他驱赶马车。

侯嬴多次试探信陵君是否真的对他恭敬,信陵君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

侯嬴最终被信陵君的品格所折服,也为信陵君赢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成为了信陵君的贵客。

现在很多人,表面上为人谦虚有礼貌,实际上是虚情假意,或者是另有所图。真正内外一致、真心实意的人确实是很难得。还有人把厚黑学奉为圣经,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不是君子的作为。

一个公司,最应该做到礼贤下士的部门,应该就是人力资源部了。可是现在的人力资源部做得实在是糟糕,找工作往往不是通过人力资源部,而是通过熟人介绍,人力资源部骄傲得跟公鸡一样。

读《史记之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君子就长这样,看完后周围都是小人!

03

秦国在长平打败赵国军队,并且继续进兵围攻赵国。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信陵君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

秦王警告魏王不要派兵救赵国,魏王害怕不敢派兵去。

信陵君屡次劝魏王赶紧出兵,魏王始终不敢。

信陵君觉得自己绝对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和姐姐殒命,就请来门下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同秦国军队拼命,与赵国人死难。

真是对亲人有情,对朋友有义的真君子。

现在的人,可能对亲人很好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对朋友讲义气,估计是越来越少了。以真心换真心,值不值得?也只有自己才能衡量了。

读《史记之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君子就长这样,看完后周围都是小人!

04

信陵君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赢,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

然后向侯嬴诀别准备上路,临行前侯赢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

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自语说:“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现在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

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赢。侯赢一见公子就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像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对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

信陵君连着两次向侯赢拜礼,然后问对策。侯赢让旁人离开,跟他秘密交谈,献出妙计拿到了魏国军队的控制权,带兵为赵国解围。

信陵君跟侯嬴辞行的时候,侯嬴说:“我本来应该跟您一起去的,可是我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随行。请允许我估算您到达军队的日期,我会面向北方刎颈而死,来表达我对公子的忠心。”

到了那一天,侯嬴果然面向北方刎颈而死。

这一段可能是这一篇传记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了。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上位者最高的境界,也是君子的人格魅力所在。

当然,这里也表现了信陵君识人用人的本事,君子是礼贤下士,但也绝不能为人糊涂,或者没有辨识人才、辨别是非的能力。

读《史记之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君子就长这样,看完后周围都是小人!

05

信陵君拿到了军队的指挥权之后,在军中下命令说:“父子都在军队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的,哥哥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

看得出来他对生命是保持尊重的,理解底下的士兵。战争是残酷的,他能做到这样体谅士兵,为他们的家庭着想,是个厚道的君子。

现在公司的领导,巴不得员工天天加班,一天到晚都留在公司干活。几乎没有人提醒员工要多看看老父母,多陪陪老婆孩子。

然后信陵君带着整顿后的精兵,开拔前线攻击秦军,秦军撤离,保住了赵国。

赵王感激信陵君保住赵国的这个义举,就想把五座城邑封赏给他。

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有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

门客中有人劝他说:“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公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是不应该。”

信陵君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

君子,也是有缺点的,也是要成长的。信陵君有缺点,但是也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心胸宽广。

君子,常常施予他人恩德,并且忘掉它;对于别人给自己的恩德,要牢牢记住。这一点,自己能不能做到呢?好像挺难的。身边有没有人做到呢?似乎也挺少的。

赵国召开盛大的欢迎宴会,信陵君一直保持谦让,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对赵国也没有功劳。

后来,信陵君留在了赵国,十年都不回魏国。

秦国看信陵君不在魏国,就派兵攻打,魏王就派人请信陵君回国抗秦。

信陵君派使者向各个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他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信陵君指挥联军大败秦军,威震天下。

秦国派人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魏王夺了他的兵权。

信陵君从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后去世。

信陵君就是这样一个人,谦虚,礼贤下士,真诚,辨人识能,有情有义,施恩不望报,听得进逆耳忠言,豁得出去改善自我。

看了这样的信陵君,发现周围已经没有君子。

有人说,现在的时代,君子肯定是混不下去的,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君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