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实现阶层跃迁的家长都做对了这三点
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经我手输送到初中的学生不下500人。这些学生家庭状况迥异,父母身份有高有低。这么庞大的学生群体,我发现走向社会之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突破了父母的阶层,实现跃迁。绝大多数泯然父母,跌入和父辈一样或不如父辈的阶层,我仔细研究了这种现象,发现那些极少数的孩子并非天赋异禀,都是常人的正常智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呢?
孩子入学时家长的几种行为方式,你是哪一种?
幼儿跨入小学,心智模式要跟着学习强度发生改变,逐渐适应学习生活,家长的身份也从抚养变身为养育,这无疑对家长是个考验。惶惶然的家长于是出现了三种行为方式:
1、绝大多数家长从幼儿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把自己未实现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在孩子身上,而这部分家长有个共同的行为模式,希望老师是帮他实现愿景的绝对主力。于是各种托关系、送礼品,企图额外照顾,他们虔诚感谢并重托:老师,拜托了!我家孩子的将来就交给你了。只要能让他学习好,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行。这样做了,他们才安心,仿佛给他们的希望上了保险。
2、极少数热的家长和教师建立联系是希望老师了解他的孩子,介绍孩子的特点,适合什么教育方式和不适合什么?经常性的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积极配合老师。可惜这样做的家长有点少。
3、还有一种家长,很少和老师主动沟通,把孩子送到学校,仿佛就没他们啥事了。他们信奉一种理念:树大自然直。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教育经验,不知道家长做的妥不妥当。可六年之后,一个惊人的现象刺激到了我。凡是找我照顾的小孩主动学习的极少,叛逆的多,懒惰的多,甚至有的孩子不主动到你看着学都不学的地步。像极了一个故事讲的:一个懒人的母亲要出趟远门,母亲知道儿子懒啊,想了个绝妙的主意,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心想这足够吃半个月的,总该万无一失了,放心的去了。可当老母亲回来后还是惊吓到了,儿子居然死了,而且是饿死的。原来套在他脖子上的大饼,就被吃掉了嘴边能张口就吃到的部分,其他的完好无损。一个人能懒到如此地步也是天上难寻,地上难找了。但有的学生的学习用心程度绝对和这有一拼。而那些极少数家长常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像极了花园里太阳照射下的小草,蓬蓬勃勃的生长。跟踪这些孩子初中、高中、及至大学后发现,要求老师照顾的孩子绝大多数平平庸庸,甚至有的考取的是专科或职业技术类的院校,早早的结了婚,过起了啃老的小日子。而那些经常和老师沟通的家长的孩子,大学考取了985或211重点院校,有的还出国留学,毕业后前途似锦。
那些发展好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呢?
1、教师职业。这类学生发展的更好概率大。
2、公职人员。占比低于教师。
3、其他从业人员。占比极少。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学,初中正是学生学习模式建立的阶段,尤以小学为甚。教师家长会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现学生表现某种行为模式背后的原因,推论其家庭教育的偏颇,总结经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避免类似坏行为模式的发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应用。当然这只是大概率事件,并不绝对。
我当科任教师的时候,班级有一个小孩非常聪明,或许我欣赏他,他在我的数学课上一直表现的很好,但据其他教师反映,这个孩子上课乱下座位,扰乱课堂秩序,可谓是劣迹斑斑,可以和电影《哪吒》小时候的叛逆、不服天朝管的形象相媲美。班主任尤其讨厌他,受班主任的影响,这个小哪吒被孤立、被无视,像废品一样弃之一边。小男孩上了初中,因为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跟不上,很快便和不学习的孩子混在一起。上网吧、旷课、打架家常便饭,父母无力回天只能随他去吧。初中啥也没学,高中更是一塌糊涂,大学没考上,去了一所民办专科学校混文凭。父母以为这下可以松口气了吧,可专科学校教师十天半月就给父母打电话,告知他的儿子又多久没有上课了。父母担心儿子连文凭都拿不到手,就常驻校管束儿子,赔话老师。
教学多年见过太多孩子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可偏偏很小就折断了羽翼,长大堕入底层。也见过出身一般,父母会教育,助力孩子一飞冲天的。每每这时我都会唏嘘不已。
送给孩子即将上小学的家长三个锦囊:
1、尊重孩子的志向。别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正如社会上流传的那句话:自己不飞,下个蛋,非让蛋去飞。那是孩子不能承受之重。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不是活成父母理想中的人生。凡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你的孩子大概率上会让你失望了。因为父母给按排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行尸走肉一样的执行父母的指令,稍有不符合,就被父母贴上“你咋就不行”的标签,久了孩子就丧失了动力,试想,一个没有动力的机器能正常运转吗?这样的孩子要么叛逆到走上和父母企望相反的路,要么自卑到懦弱无能,极少数能学业有成,有这种育儿观的父母一定要避免踩这样的雷区。
2、了解孩子,顺应孩子天赋而为。生长在这样培养理念家庭的孩子有福了,这样的孩子多数都能突破自我,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就超过父母预想。这样的父母都有个共同点,孩子入学第一天起,陆续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性格特点,希望老师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自己配合教育。孩子在适合的教育土壤中,感受到的是自我被认可的愉悦,越战越勇,将来即使不成大成就,但也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3、不适合的教育环境要及时换掉。孩子的情绪不好,不喜欢上学,很多父母会从孩子自身找原因,常以人家孩子怎么就行了的惯性思维思考。但身为成年人,一定要考虑到适合人家孩子的未必就适合自己家的孩子,和南橘北枳一样的道理。一个学生没教育好,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满天繁星中滑落一颗流星,什么都影响不到,但对一个家庭却是陨落了太阳,伤害是永久的,不可逆的,所以千万不要以牺牲孩子的学业为代价去对抗自己不满的教师,对抗教育环境,这种顽抗受伤害的只有孩子和父母。明智的父母会及时止损,发现孩子不喜欢上学了,就要及时了解原因,如不能改变就转学换掉环境,借鉴故事《孟母三迁》中古人孟母的做法。
一个孩子美好的未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教育的结果,失掉哪一方的力量都可能导致一个孩。学业上的失败。聪明的家长,孩子是你一生的作品,你有什么理由不出力打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