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八)
写作不应该是一种职业,而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是几年前在史铁生的文章里。
在周国平老师的文字中也发现了相似的意思。周老师建议我们,为了读好书,会读书,应该写作。通过写作,我们将会知道如何阅读。
周老师引用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写作的职业化是文学堕落的根源。
其实叔本华早就说过,一个人成为专业作家,就很难写出好作品。
我不是专业书法家,但是我写的《心经》很受佛友喜欢。昨天一位师兄专门来我家请《心经》。我说专业书法家比我写的好,你为什么不去请。他说书法家有功利心,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周老师说,写作不应该是一种职业,写作本身是精神生活,属于每一个关心精神生活的人。
我喜欢书法,但是没有参加书协,没有考过证书,没有以字换钱,只是把写字当成静心的手段。
由于热爱读书,二三十年前我就知道写作的重要性。我在许多文章中读过,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一定会写文章,写书。而不会写的人属于食而不化,死读书,读死书,读死书。
可是三十年来,我就属于死在书中的人,始终写不出文章,不会思考,没有鉴别力。感觉别人说的都对,就是没有我自己的感受和提炼。
虽然写日记,都是流水账,日常琐事,现在看来,大部分都没有什么价值。
十五年前开始学佛修行,四年前开始用手机写作修行感悟,人生感悟。企图用写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许多作家说写作是他们留住生活的方式。他们善于记录生活事件,所以可以通过文字记载,回忆。
而我并不想留住生活,留住过去。我知道过去是留不住的,过去的永远不可能再来。
我只想通过写作整理自己,让心情平静,看清自己,理清内心的障碍。因为看清了自己,就看清了别人,也看清了世界。
当下就是永恒,活在当下,不需要留住什么。
真正的写作者,写作的意义在于过程。享受了过程,就不会在意结果,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那些在意别人的好恶和眼光的人,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热爱写作,没有真正投入过程,没有体验到创造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