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花田心灵独白跟着张文质写作

这个世界会好吗?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17人  春华园

      捧读梁漱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

      1918 年 11 月 7 日,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与他25岁的儿子有这样一次对话。

      老人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儿子回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老人说完,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老人留下一篇《敬告世人书》,在积水潭投湖自尽。残风晓月,凄凉、安祥……这是一场精心准备好的死亡——此时,距离老人六十大寿只剩下四天,这个真正的儒者说,我对这个民国,失望到了极致。

      那个二十五岁的儿子,当时已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教师。许多年以后,他回忆起与父亲梁济最后的那次谈话,感慨颇深:“父子最末一次说话,还说的是社会问题。自从先父见背之日起,因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事实上不容许我放松社会问题,非替社会问题拼命到底不可。”

      这位坚信“世界会变好”的儿子,叫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1980年,老先生八十七岁。接受美国历史学家艾凯连续三个月的深度访谈。谈话内容集结成这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八十七岁高龄的梁先生思维仍然敏捷而清晰。看问题较年轻时平和融圆许多。尤其是谈到儒、释、道各家观点时全部都打通了。和先生年轻时在北京大学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极具个性和分明的观点不尽一致。岁月丰饶了先生的精神,让年岁渐长的生命熠熠生辉。真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谈到与他有过交往的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学者时均是心平气和而客观论道对方的优点。从初读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开始,就被他不断追问、质疑、探寻的精神打动。最记得他老人家的一句话“人的痛苦受制于人自身”,可谓是洞察人性至深,心怀慈悲。先生致力于儒学研究,热心社会问题,亲自指导农村改造运动,参与政治工作,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最佩服的人就是陶行知先生。先生谈到禅宗主张不立语言文字,彼此可以互相影响。他认为语言的开悟,它还在意识中,而真开悟,是让你生命起变化,你的生命根本起变化。他一生襟怀坦荡,真正做到所言所行表里如一。

      1988年6月23日,先生的人生大幕垂下,享年95岁。去世前,他曾接受一位台湾记者的采访,只说:“注意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这可以视为梁漱溟的遗言。看如今的世态发展,果然应验了先生遗言。愿逝者安息!祈祷世界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