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部编本教材初中语文教师之家

以《项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2019-06-02  本文已影响37人  董雅凤

      新课标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如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从以上三段文字可以看出,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文字里有所感悟和思考,最终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明确了最终目标,阅读教学似乎变得更为轻松。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

      莫泊桑与欧亨利和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项链》,讲述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她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在部长家的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隐瞒着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度过了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在这艰难的积攒过程中,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她偶然得知了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挂真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德白白辛苦了10年。

      故事情节已是脍炙人口,玛蒂尔德也成为许多人口中爱慕虚荣最终罪有应得的代表人物。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是让学生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审视、批判他人,那孩子的价值观必然扭曲。很明显,莫泊桑也不希望他的读者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在前文巧设悬念但极其微妙,以至于没几个人发现。直到最后,读者和玛蒂尔德一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时,齐声哀叹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也不自觉会反问,如果是我,又可能是什么结局!这样的反问,会拉近读者和故事人物的距离甚至完全共情。也就是课标里说的“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基于此,在学生速读完文章后,我会按照情节的发展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一、玛蒂尔德认为自己的美貌和现实的生活不匹配,你是否认可这种观点?是否漂亮的容貌一定要丰厚的物质匹配?

二、玛蒂尔德的丈夫对于妻子的抱怨和不满,是否有作为?把自己所有的收入拿来满足妻子的需求是否是维持家庭平衡的最有效手段?

三、玛蒂尔德的富豪朋友弗莱士杰也有假的首饰,这说明了什么?

四、如果是你,在丢项链后你会第一时间告诉给你借首饰的朋友吗?

五、小说最后有这样一处情节: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到办公室里去了,她独自坐在窗前,于是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那个跳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那样快活。你认为玛蒂尔德在十年后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这五个问题,分门别类,从个人价值观,到夫妻家庭观,再到友情和阶级问题,层层深入。课上可以让学生辩论,课下写小论文。这样学生就是课堂的主题,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思考、质疑。在和同学思想的碰撞中能多角度的去理解故事人物,继而不断树立、栽培自己的价值观、婚姻观和阶级观。当然如果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那才是最有价值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