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读书社会热点

好书分享||《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2023-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蒲公英_0477

文/梁树丽

好书分享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本好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书名的英文用的是一个定义从句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明明是第二人称“you”,但是翻译过来却是却是第一人称“我”,这本书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当一切以“我”为出发点的时候,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这件事和自己的确有关,我们才更有责任去做好自己。

作者是英国的一位从业超过20年资深的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同时她还是专栏作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且参与制作了多部BBC关于儿童教育的纪录片。这本书当年在英国一经出版立即爆火,随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31个国家授权出版,并长期霸占多个国家教育类书籍排行榜的榜首。

当然我们必须明白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亲子教育书,因为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养一个孩子,应该利用怎样的小技巧,而是告诉我们什么因素阻碍了您的亲子沟通和亲子关系,让我们知道上一代的亲子教育方式对我们教育儿女的一些影响,以及我们如何疗愈自己。所以这本书只聚焦一件事情:如何培养深厚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出发,到与我们父母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再到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本书在英国出版之后,不仅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追捧,就连没有孩子的人也争相去读,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亲子教育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它是滋养心灵的土壤,决定了孩子将度过一个怎样的童年时光,是在快乐还是抑郁当中成长。我们当然希望亲子关系能够成为孩子获得力量的源泉,就像那句话名言所说的一样: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初为人母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那么我就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错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重塑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01.让我们生气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经历。

上午的时候侄儿打电话给他爸,他说自己的练习册早上丢在车里了……这时候我从电话中很清晰地听到我兄弟训斥侄儿的声音,“你咋这么多事?天天上学能不能操个心?你干啥中!”我一听赶紧从侄儿手中拿走电话,告诉兄弟停止,但不管怎样,我侄儿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这不是我兄弟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很多时候我也会这样评价孩子,我们必须想想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就如书中所说“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是一种需求。也许这不是当下的情形导致的,真正探索自己情绪来源的根也许来自原生家庭,源于自己缺乏安全感。”

想想兄弟小时候,每次他出去淘或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也会用“批评”评价他,甚至他现在所说的话和当年我们和他所说的话如出一辙,而他只不过是把这一切复制粘贴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罢了。

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读书的目的就是学习自我修复与完善,那么让我们首先从修复自己的过往开始,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02.学习用“我陈述句”表达情绪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亲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你周围的小圈子。

我们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来源于矛盾与争吵。争吵如果总是去强调自己的立场,最容易出现你希望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而对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只定义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

举个例子:假如回到家后发现老公在玩手机,我们喊他半天他也不理。这时候我们肯定会很生气,但我们会如何表达情绪呢?


指责:你天天就会玩手机,我喊你半天你就跟聋了一样。

感受:你知道吗?你刷手机不理我,我感觉好难受!

指责:我都快饿死了,你还不赶紧做饭。

感受:亲爱的,你再不做饭,我都要饿死了,我好想吃你做的饭。


这两种表达情绪的方法一种是以“你陈述句”,一种是以“我陈述句”,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要多用“我陈述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观点,这样才不会让矛盾升级。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提到了五步沟通法。
1.静观察(聆听)
2.说事实(不评判)
3.谈感受(找根源)
4.讲需求(明白目标)
5.说请求 (达成共识)

03.父母要主动修复关系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所以让我们和孩子彼此尊重,一起成长。

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永远正确,十全十美的父母,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父母。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告诉孩子要听父母的话,似乎父母永远都是正确的,即便是我们错了,我们也从来不想承认自己错了,甚至还会为自己找原因。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不愿意承认错误,那么孩子就会过度相信父母,甚至超过相信任何人,这会让孩子变得很盲从。

比如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也犯了很多错误,但如果不承认自己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甚至让我们失去威信,因为我们不能只要求孩子给我们道歉,而我们却从不给孩子道歉,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我有过很多次给儿子道歉的经历,甚至在上周六的时候我还向儿子道歉。道歉这件事就是告诉孩子我们犯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不是完人,知错能改我们才会取信于人,才能给人安全感。

孩子需要的是真实可靠的父母,而不是看起来很完美的父母。

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待着子女的感激,而孩子一辈子都在等待着父母的道歉,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扭曲的,也是可悲的。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主动修复关系,其实我们随时都可以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甚至所有的关系。

感恩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