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希颖瑶已评文教育创客学习学文言明语编辑团队推荐文章存文库

在劳动中成长

2022-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晏然

提起“劳动”,我不自觉想起小时候干过的农活。其实成年后上班、做家务、带娃,都是劳动。但总觉得,小时候的劳动,有热爱与专注的成分,最是纯粹。

我的家乡在湖北,丘陵地带,四季分明。春种秋收,一年到头都有活儿干。清明采茶,谷雨种花生,小暑大暑割稻谷插秧,白露扯花生……这是我最熟悉的几项,还有诸如油菜小麦红薯、瓜果蔬菜豆类的种植和收成,参与比较少,印象不深。

我最喜欢的劳动是采茶。小学时,春季学期有一项杂费叫勤工俭学费,要求学生参与劳动,来抵这项费用。以工抵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采茶。

每年清明左右,茶园主人会分批雇佣学生采茶。第一批新茶叫做龙井,只取茶树新冒出来的嫩芽中的一片叶子和中间的芯子,俗称“一叶一芯”。龙井过后是毛尖,取嫩芽中的“两叶一芯”,即两片嫩叶包裹着一颗芯子。毛尖过后是散叶,散叶的要求就低了,只要是当季的新叶就行。

我最喜欢采的是龙井,因为龙井最值钱。半篮子龙井比三四篮散叶子还贵。龙井也最难采,必须是严格的“一叶一芯”,两片叶子或者没有芯子都不行。收茶时,茶园主人会准备几个筛子,一个个过目,不合格的都倒入筛子里,掐掉多余的叶子再打称。

为了避免收茶时麻烦,我在采龙井茶时格外谨慎,下手只取“一叶一芯”。比小指甲盖还小的叶片,带上一颗又细又小的芯子。左手跨篮,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掐,扔进篮子里。绝对是个技术活,对手眼脑的协调要求非常高。

毛尖和散叶相对好采一些,但也要求眼疾手快。茶园很大,老师不可能照看到每个人。很多同学喜欢躲到老师看不见的地方,扎堆聊天。我几乎不参与,因为聊天会影响手速。采茶是一件必须十二分专注的事情,容不得一点分心。

收茶时,最能看出谁用心了谁偷懒了,比考试更能检验成果,因为不可能作弊。我采的茶叶,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是最佳。那时勤工俭学的任务不轻,多数同学完不成,就得家里补钱。我在低年级时补过几块钱,后来都是超额完成。这是比考第一名更自豪的事情。

也有不太喜欢的劳动。每年暑假,从入伏到出伏,有一个多月的农忙时间。我们小孩能做的事情,就是割稻谷和插秧。

割稻谷还好点,一家人半天就能放倒一亩田。运气好还能捡到鸟蛋。插秧最累了,太阳晒得人脱掉一层皮的时候,弯着腰泡在泥水里干活,还得忍受蚂蝗的叮咬,实在不是个滋味。

为了避免被中午的日光荼毒,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趁着清晨凉爽时多干点活。八九点回去吃早饭,饭后再干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去游泳捉鱼虾。下午三四点是人们最厌倦的时间段,田里的水烫脚,却不得不泡在泥水里。太阳下山后的一个多小时是黄金时间,能多干一会就多干一会。

又热又累无精打采的时候,我找到了一项乐趣,就是观察秧苗的纹路。插秧也是技术活,娴熟的农民,插下去的每行每列秧苗都是直线,相邻四棵秧苗都会组成等大的矩形或是长方形。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秧苗之间的距离必须计算好,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多少次,我在感受等距的艺术美中对抗疲劳。农忙结束后,每次路过水田,看到一行行一列列栽得整整齐齐的秧苗,心里特别舒服。

熬过酷暑,休息一阵子,就该扯花生了。地膜花生兴起后,收花生的时节从白露提前到了处暑。暑假的尾巴,也献给了农活。

扯花生可比插秧舒服多了。大人会帮孩子们撑起大伞,让孩子们把花生藤抱到伞荫下摘花生。只一点最讨厌,花生藤上有一种叫做“辣撩子”的虫子,颜色和花生叶非常接近,隐蔽性很强。不小心被蛰了,皮肤会肿上一大块,火辣辣地疼。扯花生必须随身携带清凉油或者风油精,被蛰了赶紧涂药。

摘花生时,大人会建议孩子们共用一个篮筐。起初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渐渐体会到了。一个人一个筐,摘下的花生数量总不见涨,两三个小时也摘不了一筐。两三个人共用一个筐,一个多小时筐就满了。看着筐里的花生涨得快,摘起来特别有劲。

几个孩子一起摘,还可以一边干活一边闲聊。摘花生不比采茶,眼睛不看也能干,聊天不但不影响效率,反而让氛围轻松,时间过得也快,都不觉得累了。

童年时还参与过很多劳动,比如放牛、打柴、挖蒲公英、采金银花、捉蜈蚣等。那时的劳动,不但能锻炼人的手脚反应,还能陶冶人的心性。

童年时,能够沉下心来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总能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而那些被娇惯的、懒散的孩子,渐渐地被边缘化,成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劳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