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语文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绝招:调控好学生的心理流向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1人  立恒语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时下课改的中心。如何提高,除了在一些具有根本性的东西上教师必须共同遵守外,方法、技巧层面的东西,教师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是本着这种认识,笔者不揣浅陋,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谈一些个人的经验,以就教于同仁。

一、课堂教学必须调控好学生的心理流向

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给学生传授特定数量的知识,并培养其基本的读写什么能力,开发其智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我们所直接面对的是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

因此,如果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若不积极配合的话,那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势必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之间就形成了一对特殊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也就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不得不做的一项较为艰巨的工作。

如何才能解决这对矛盾呢?

根据常识,我们首先得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虽然知道他到学校里来是学知识的,但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因而当他坐在课堂中接受老师的教育时,他并不一定就能够自觉地使自己的心理流向全部或部分地指向他应该接受的知识、接受的训练。

由于这个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设法调控好学生的心理流向,使他始终沿着正在展开的学习目标不断前进。只有这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预设的教学目标也才不会落空。

二、调控学生心理流向的两种基本方式

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控好学生的心理流向,才会使课堂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的不致落空。那么,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如何才能调控好学生的心理流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是先设法调控好了学生的心理流向后,再实施教学呢?还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过程本身(即通过知识本身或教师组织的知识的传授过程)来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呢?笔者以为,根据经验,对这个问题采取绝对的谁是谁非的回答都是不恰当的。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既承认前者的必要性,但更要承认后者的必然性。

换句话说,学生的心理流向既是学习的前提,更是学习的过程。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具体的心理状况,做灵活机动的处理。比方说,当教师登上讲台,发现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或正专注于其他的事情时,教师就必须专门用两三分钟的时间,采取专门的方法来激活或调控学生的心理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运行。但是,当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或有利于即将进行的教学时,教师就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调控学生的心理了。

但是,不采取专门的措施调控学生的心理,并不意味着不调控学生的心理了。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都清楚,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即使上课开始能指向教学,但不一定在整个45分钟内始终能指向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把调控的手段必须设法放在教学过程本身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通过教学过程中本身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流向的调控,使其始终专注在学习上。

最后,我们还须特别声明一下:我们虽然承认了两种调控方式对学生心理流向的不同作用,但这两种调控方式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因为,学生的心理在绝大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或有利于教学的;而且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说,过程调控更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目的。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应把精力主要放在挖掘教学过程本身的趣味性因素,以及编制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上来,而不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设计专门的调控办法。


三、实施过程调控的具体办法

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一)引导想象法

即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需要调动想象才能很好地理解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引导每个学生运用或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学习。比如在给学生教杜甫的《登高》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意象,我先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全诗,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诗歌所使用的富有季节特征、情感特征的意象和所营造的空阔辽远的意境,接着让学生用描述性的词语说自己所体会到的诗歌的意象特点和意境特征。经过这么两步努力,学生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和意境特征把握得很到位。

运用引导想象法的好处是,既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切切实实理解教学内容的特征,可谓一石二鸟。


(二)引导联想法

即在教给学生某一特定知识后,启发学生以这一特定知识为“榜样”,调动自己的思维,做类似性联想。比如,我在给学生教完《白杨礼赞》一文后,启发学生说:“矛盾先生有白杨树的笔直挺拔、倔强不屈联想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的抗日军民,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我下面列出的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上联想到你们认为是合适的人呢?”接着,我给学生给出的第一个植物是松树,请学生展开联想。

有的学生把它同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英雄联系了起来,有的学生把它同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的共产党人联系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把它同永葆青春活力的创新人格联系了起来,等等。学生们的联想恰当合理,有理有据。最后,我顺势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运用我们在这篇课文中学到的联想法以及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写一篇运用联想法法散文。

引导联想法好处同引导想象法大同小异,不过,引导想象法重在理解课文,引导联想法则不仅仅在于理解课文,还在于运用课文,这是二者在使用时对一个显著区别。


(三)指导记忆法

即在给学生教授需要记忆的东西时,指导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记忆力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时,就可使用此法。此法的常用的一些小技巧有:想象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反复记忆法、朗诵记忆法、分层记忆法、提纲记忆法、抄读记忆法等等。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对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提高学习效率,均作用巨大。

(四)诱导思维法

即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有疑问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时所采用的一种调控学生心理流向的方法。比如笔者教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许多学生对课文里提到的“鬼”产生了疑问,有的同学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并为此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要求学生下去以后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自己的分析,最后把这些内容写成一篇短文,一周以后,在班上交流。通过这么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引导到科学的思维轨道上来,避免了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缺乏科学依据的胡争乱论。


(五)阅读察情法

这是一种引导学生的心理流向文本感情的教学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可指导学生采用诵读或默读的方法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适宜学习那些感情强烈的文章。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等都可使用此法。

实施过程调控的具体方法本文就介绍上述五种。常言道:“教无定法”,所以,本文所谈不是定法,我们的目的只是想通过上述五种方法的介绍,为教育界同行提供一些启发,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