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第一步——自我觉知
第二次的院长督导,我反复听了好几遍,尤其是第一位分享的男士,他很敏锐地感受到自己,并且清晰的梳理了自己,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他会有放大,会有执着,会有不甘心,而自己想要什么又比较迷茫,迷茫实际上就是思考不足。
人到中年,工作中的不如意,事业发展的瓶颈,生活中的压力,会导致想变不敢变,不变不甘心,于是想寻求外界对自己的支持,事实上,答案应该是在自己手里的,虽然会有各种借口或者叫理由去应对来自外在的支持,但是心中的纠结和矛盾,是这位男士目前左右摇摆,无法定静的根本。所以,个人感受就是他要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想改变什么?改变是否需要一定的支持?这样的支持有吗有吗如果没有,如何解决?想清楚这些,也就有方向了。
第二位伙伴的分享,是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操控身边人和他一起去对付家长,这个案例中,我感受最大的是咨询师的反移情,这个反移情导致咨询师希望能够改变来访的家长,甚至希望自己去做家长的工作,来改善亲子关系。
这个案例,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咨询师的边界感有些模糊,总有越界工作的欲望。毕竟她的来访是这个孩子,而认真解读时,这个女孩的认知是有一些问题的,毕竟这个女孩已经挺大的了,而这个女孩用的方式是逃避,去亲戚家、同学家,甚至宾馆去住。
另外这个案例中,我觉得咨询师需要厘清自己究竟是跟谁在工作,是家庭治疗,那就需要做好家庭咨询的框架,咨询师的价值中立非常重要。如果是跟孩子工作,那就一定要认真去跟孩子访谈,认真评估孩子目前的状态,然后跟孩子很好的工作。咨询中的界限感一定要清晰,否则很容易被卷入。咨询师想帮助这个家庭,那清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重要。
每次院长督导,我都会反复听,反复学习。在案例中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网校在课程设置中的这个院长督导太棒了,也再一次印证我选择的明智。
感谢网校,感谢韦校长,感谢周院长。跟随老师的脚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