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以学为主·四步八环”数学
“复习课怎么上?”我经常听到许多数学教师发出这样的疑问。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上好一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对数学复习课的高效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索,通过走进课堂观课议课、了解、座谈等活动形式,在对复习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与老师们反复讨论、比较、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学为主·四步八环”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模式流程。其课堂教学结构共有八个基本环节:
(1)明确目标,(2)基本训练,(3)网络构建,(4)精典探究,(5)拓展延伸,(6)当堂达标,(7)复习反思,(8)布置作业。
下面对每一环节的组织方式、设计要求、运作意图等作一简单介绍: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明确写在小黑板(学案)上的复习目标。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如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方面(体现核心素养)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情感态度丢在一边。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学生易混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单位长度?(共性)为什么折线统计图中横标目的间隔要按实际年份留空?(个性)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是:制图后忘掉写数据,或把标题与图表分开等等。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学习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第二环节:基本训练。出示题组一,由学生独立快速解答。要求题组能够直接反映所要复习章节内容的主要基本知识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知识缺漏点、易混知识点等,并且题组的难度较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让学生在解答题的过程中,要思考每一道题目所用到的知识、方法、注意的问题等,为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网络构建。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所做每一道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通过提问、点拨的方式,促使学生回忆所要复习的基本知识、方法、注意的问题等。并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把准知识脉络,理清结构,自主进行整合(或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总结),初步构建起知识网络。
教学时要注意与第二环节的融合,二者可交叉并行,学生练习与教师的启问互相穿插,通过和谐的交流来进行。这两个环节是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
第四环节:精典探究。出示题组二,让学生独立(或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探究解答。本环节主要是教师选择几个(一般不要超过3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经过阅读理解、思路分析、方法探究、规范解答、回扣知识等活动过程,去进行反思解题本质、总结解题方法、抽取解题规律,再次补充初建的知识网络。
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出示题组三,让学生独立(或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探究解答。本环节主要是教师选择几个(一般不要超过2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有一定综合性的中考题目,让学生感受中考题,提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环节:当堂达标。出示题组四,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或留作课后练习。设计题目时,要再次抓住核心内容(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复习内容适当加深拓宽。题组要面向全体学生,数量、难度要适宜,整个排列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梯度自然上升、层次分明。
通过本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再次强化基础、训练技能,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引起高度注意,增强迁移能力,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复习目的。
第七环节:复习反思。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整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复习收获,进一步澄清疑惑问题,完善知识结构。重点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复习的知识内容形成一个明晰的网络系统,以便于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从中较迅速地检索、抽取、利用相关的知识信息。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一般要分层布置,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甚至动手实践作业和预习作业等。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重点知识或易错问题等,提升学习效果。
注意问题:
1.上好复习课关键是要备好课。要求教师必须在熟悉课程标准目标、熟悉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熟悉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充分地设计好教案。学案的设计最主要是设计好题组和启发思考的问题。整体上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体现出三个层次,即:一是基础训练,思考知识结构;二是技能训练,思考过程方法;三是能力训练,思考本质规律。
2.课堂上要沿以下“五条线”组织好教学:
(1)明线——分步呈现练习题组;
(2)暗线——逐步构建网络结构;
(3)主线——学生解答题目反思;
(4)副线——教师启发引导提问;
文章引用自: (5)轴线——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让学生先练后思,防止单纯复习知识或单纯做题的现象,知识与应用不能脱节,应当有机统一、自然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