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语文题---韵脚的魅力vs想象+感受那些轻重缓急
![](https://img.haomeiwen.com/i3183455/f251d40289471232.png)
一开始只是有点儿兴趣 跟了个回复 可是这一发挥就写了挺多 后来转念一想 还有其他一些想法 索性写篇小文儿
单就解题本身来说 思路还是比较简单 能够参考的最重要的信息=离空白最近的上下文
从中国文字的传统来说 韵脚也比较重要 所以力这个字的韵脚 对答案的影响应该占到五成以上 仅从解传统经典题目角度来看 甚至可以说找对了这个点 从此出发想到的基本就是答案了
另外就是上下文的语义 顺承转接 体会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是说有力的就出力 没力也可以给出点什么 然后才是下一句 从后面可以看出来 不管前面这个说的怎么样 最后的结果都还是好的 他都能把这个事搞定 既然都能搞定那有力使力的下一句应该和有力使力本身构成至少是平行的关系 或者更强 而不至于是更弱 所以答案=用计 这俩字就非常稳 仔细体会 能够体会到那种感觉
以上的分析中引入了一些量化的方法 是需要仔细体会各种词的轻重缓急 操作方法=一开始只是比较感性的想 想到的词较多以后就要加入一些理性工具 包括韵脚 逻辑上的强弱=词感的轻重缓急
综合使用以上两种小工具分析 也罢 确实偏弱了 也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上下文意思就不是那么通了 也罢 还有一点失落的感觉 与整段的可以搞定的判断相矛盾 所以 也罢 无论从韵脚还是逻辑强弱来看 至少不会给个及格的分数
重新从韵脚出发考虑 尽量列出能想到的还比较沾边的解 包括一些戏谑的成分 一些古语 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词语 只是想通过这些词的大量性说明可选词语的多种可能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3183455/e24959100403674d.png)
从这一点上来说 此题的形式并不友好 短时间内给出和答案完全相同的俩字 难度颇高 对考试来说性价比不高 如果一时想不出来 可以带着问题继续其他 或者直接放弃
根据上面的推理 用计 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其他词也不是完全不行 所以更好的出题方式包括并不限于 列出五六个词 从中多选
还有练习的方法=平时多练想象力1 模拟此题 自己编题 假想某个词被扣掉 自己可以用什么词填补
2 穷举 利用上面的韵脚 强弱 上下文等工具 进行筛选
3 先不主动排斥包括网络用语等在内的非主流词语 此处的主流词语=相应的所谓的考试范围内词语
4 尽最大力量 综合以上方法等 列出最后的几个答案 不是一个 是几个 并按自己的估分排序
5 这不知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且当做把枯燥的解题转换为号称可以培养点什么什么能力的方法 之一吧
要答好此题是需要想象力的 是需要感受想到的每个词的分量的 还要借助韵脚+推理上下文含义 综合在一起 即 想象 列出 筛选 推敲一系列动作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一气呵成 其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 堪比曹植七步成诗
把想象力呀想象成肌肉吧 练练总会有的 但愿吧
也许有一天 能在做题时 找到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183455/19b7982bf338e7a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