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做正确的事,不管他人如何评说---学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八章

2017-12-12  本文已影响27人  微尘悦读

20171212

        今天学习了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八章: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章意思是,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这章句意较好理解,先看看历史背景,孔子十世孙孔安国批注说“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也。”这讲到鲁国当时的状况,臣子事奉国君都傲慢无礼。当时鲁国是君弱臣强,三家专权。三家没有把国君放在眼里,对国君很简慢,违礼。而且三家还常常违越礼仪,用天子的礼乐,孔子非常痛斥这种行为。

        这些行为在“八佾第三”篇一开始就讲有所体现,如“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以雍彻”,用天子的礼乐来做祭祀,这都是严重的违礼行为。三家带头违礼,结果全国百姓都跟着违礼。

        所谓积非成是,不对的大家都在做,做到最后好像不对的都变成对了。那反过来看这对的,大家都觉得是不对了。所以,“事君尽礼”,对国君要尽礼,要恭敬,这本身是对的,反倒别人认为是谄媚,巴结国君,这就不合礼了。这是什么?大家积非成是罢了。

  《朱子集注》引程子的话说,“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而孔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宏,此亦可见。”圣人就是讲孔子,事君以礼,就是对君王非常恭敬,那别人反倒讥笑他说你是谄媚。但孔子没有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还是事君尽礼。

        孔子讲话非常温和。可能有些人像孔子这样做被人误解时,说起来肯定是吐槽,比如“我事君尽礼,只有小人会以为我在谄媚。”会对别人批评,把自己捧高。但孔子只是平铺直述事实“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他没有指责说小人以为谄,也没有说他自己事君尽礼,这就能看出圣人的道大德宏,他的温良恭俭让,谦虚温和。

        所以,圣人的道德,表现出来的必定是质直柔和。质就是他心地正直,虽然别人都不事君尽礼,可是他自己事君尽礼,不受别人影响。他行的是正道,心地正直。但是别人不这么做,他也不会去攻击他,而是很柔和的把正道说出来,把现象说出来,让你自己去思考。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为人处世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