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记2.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玥玥妈_34f5
新课程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满足中小学教材出版基地推出的多套不同风格、有前瞻性、可操作的课程教材体系,而且要造就一支课程理论研究队伍和课程教材编制队伍,形成全国课程实验网络。
新课程要求教师弘扬团队精神,基于共同的课程理念而合作。
任何学科知识结构都包含事实、概念、原理原则和理论及其背后的思考方式与伦理道德价值。
第一,创造“和而不同”的编审关系
审查教材的唯一标准:课程标准
编审之间的关系:“和而不同”,“和谐合作”
第二,创造“和而不同”的教科书系列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选题贴近学生日常实践,富有儿童情趣;是种“探究式学习”,仅仅立足于各自学科范畴;是自主生成的,跨学科,合作式的学习活动,重在过程,体验和共享;是学习方式和课程范式的变革,具有促进学生知识统整,智慧统整的价值;是一种开放式课程。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不同学习之间课程改革交流将有助于避免夜郎自大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端,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文化。
新课程实施需要“实用性探究范式”和“批判性范式”。 实用性探究范式宗旨——“启蒙”,强调课程的实践理解与沟通,通过“慎思”去解决问题;批判性范式构成要素——“行动”和“反思”。
课程标准三大要素:“内容标准”——反应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指明不同学年的学生需要达到的成就目标;“成就标准”——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础学历”;“机会标准”——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权”而确定的教学规范、关系规范以及课程资源的分配规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