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古代文学课堂改革被首页投稿拒绝的稿件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我们总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1人  复旦金声缘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我们总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韦瑾 李士金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教学改革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从总体上看,汉代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作为大汉天声的辞赋,从东汉中期起,大赋呈现衰微趋势,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正统的史传文学作品也出现由繁到简的趋势。把《汉书》和《史记》相比,班固删去了司马迁许多精彩细致的叙述和描写,篇幅大为减少。从文学样式上看,短小精练的五言诗从附庸变为大国,最终取代了辞赋的文坛霸主地位。汉代经学的演变和文学类似,从东汉初期起,经学界悄然兴起删繁就简之风,为的是便于传授。有的是一删再删,解经文字大幅度精减,是对以往烦琐之风的有力矫正。” [2] 上文“把《汉书》和《史记》相比”,认为“班固删去了司马迁许多精彩细致的叙述和描写,篇幅大为减少”,这就是袁编所谓的“汉代文学经历”的“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的具体说明!袁编根本不了解《史记》和《汉书》的文风差异,便以为《史记》是“繁”,《汉书》是“简”,简直是梦呓。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我们总是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大一的时候,在校园里,我们经常见到一位很特别的人,说他特别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留着花白的长胡子而且很朴素的样子。一开始我们同学私下里讨论,这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么?他究竟是教什么的呢?后来,大二我们的第一节大学语文课解开了我们很多疑问。他就是我们的大学语文老师,李士金老师。上完他的一学期大学语文课,感觉收获颇丰,这个大学语文和以往上过的语文课都不一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节课了。因为只有星期三晚上有课,所以我们抱着新奇的心去上大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宿舍一向喜欢坐在班级的前面,因为可以清晰的听到老师的讲课,后来上课时李老师说以后的位置就这样定下来吧。我们虽心有疑问,却也按他说的去做了。李老师上课的内容极为灵活,他主要是教我们怎样学习,而不是像以前的语文老师一直按着课本的内容去讲。第一节课,他教我们对于学习的三点态度:第一要感兴趣学习,第二要学会学习,第三要有理想学习。他说完之后,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同学嗤之以鼻,还有的则是浑然不觉。我在头脑里来来回回深深的思考了这几句话。是的,这就是我们应该对于学习的态度,道理显而易懂,可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李老师的再一次的提醒,我仿佛又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偶尔我们会迷失,但经过别人的提点可能会突然恍然大悟。接着,李老师先让我们打开到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然后读一读它,再从它里面找错。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这课材上也能有错?而且以前上语文课从没遇到这种情况啊!这个李老师竟然让我们从课本上找错,还是单元教学目标!(后来还引导大家寻找所选文本中的思想、观念、逻辑、语法、错别字等问题)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李老师笑了笑,让大家仔细读,等会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说。无论大家带着什么样的心情都认真的读了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后来老师说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主动站起来说。大家似乎也都感觉不好意思,没有人站起来。经过李老师的开导,后来陆续有同学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教材上的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因为经常回答问题,同学们的说话能力渐渐得到了锻炼,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了。听到同学们的发言,有时李老师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有时也会爽朗的哈哈大笑,有时还会急促的催促同学们发言要简练,声音要洪亮,有时激动的时候,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教室的一边跑到教室的另一边,只为了能够清楚的听到学生的发言。这样的李老师,显得朝气磅礴,带的教室的学习氛围十分活跃。大家看到李老师,在教室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奔跑,都显得惊讶并且都发出了愉快的笑声。后来李老师又给我们说了很多东西,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第一次两节课的学习。在李老师的课上每节课,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他一直强调我们应该培养十大能力。能力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在他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新颖的词汇,例如遗传结构病态,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再一想感觉用这个词之后,自己也可以哲学一把了!有时在形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李老师会激动的做出生动的描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我们总是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虽然不都是书本上的,但却是一些书本上很难学到的。在李老师大学语文的课堂上不仅仅只是学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学做人。李老师说做人的态度应该像水一样。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我们都能像这样对待生活,应该会少很多烦恼吧。 

(美院1305韦瑾081309068)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圣贤对于人类进化之思考值得后学重视。朱子从《楞严经》得到启发,认为世间开始时总该有个人种。现在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尚不统一。人类进化的理论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朱子当年的认识尚不具体深入。有两点倒是看出朱子猜测的科学性很强。他的“自然变化”说,或“物之化生”说与人类的进化理论有相似之处。朱子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有不统一的地方,但我们多看一点材料后确信他的科学性还是很强的。他引入气的概念,说明人物之生的客观实在性。万物万事人为精英,成天成地,千种不等,都有阴阳之理在其中。这是符合现代科学证明的事实情况的,这是了不起的天才的发现和猜测,也是理之自然如此。八百年前的理学家所获得的理论成就,在今天人们看来也不逊色。[3] 想想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理学的误解和无知,我们生活的苦难根源可知矣。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42-143页。 

[3]参见李士金著《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209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