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书日记

读书第二天——读《厕所的“闹事现象”》(1月19日)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醉舞樱花

摘录:1.接到小报告时,我不会去批评他们,尽量淡化,潜意识里削弱孩子们对厕所成为闹市的一句,我会主动找孩子谈话,了解他们那样做的原因,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适时的正确引导,当然对于这样的孩子,光说里是不管用的,刚跟孩子意见达成一致的时候,要以儿童的方式跟他们拉钩,希望他们说话算数。

2.设立小监督员,同时兼职小记者课间里外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然后回到班里报道好人好事,进行表扬,一天一次,要禁止小记者报道不好的人和事,目的就是淡化学生对坏习惯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兵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学生,小记者最好就是从好动的孩子里面找他们,在检查、监督、报道的同时,也会很努力的约束自己。

3.反思,设立小监督,时时报道这所发生的好人好事,不但能够起到监督提醒的作用,还能将好习惯及时转述给其他人,也能让老师了解厕所的实际动态,有小报告不及时批评,但坏习惯,对孩子头脑意识的冲击,强化好习惯好榜样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正强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去厕所先申请并限制时间,让学生们有能抓紧时间的意识,在教室里设置游戏区域,让那些好动的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坐自己喜欢的游戏,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们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好习惯在学生身上逐渐显现。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行为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因此要及时调整措施,改变战术,同样的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有麻木了,相应的教育作用也就小了,这时就需要寻找新的兴奋点来刺激他们,要做好对坏习惯打持久战的准备。教育需要引导,更需要等待。

收获:

      通过本案例感受到了韩老师那颗纤细如发的心,那种“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思考,把学生当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把学生当个体的教育情怀教学,不仅是“教”学生,还要“育”学生,在引导和等待中不断寻找契机和兴奋点来实施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